輕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說罷,一份一份地攤開在周眉英面前,接着又指着一份登載了林雪君情況的報紙道:
“林雪君是咱首都的知青,才16歲就響應領袖號召去支邊了。爲了付出最大的貢獻,以學生之身體驗最艱苦的勞動生活,她自己主動選擇去偏遠的呼色赫公社。”
他又一把抓過一張地圖,手指到地圖最北邊雄雞雞冠子處,感慨道:
“周主編你看,這裏緊鄰蘇-聯和蒙古邊境,這邊是大興安嶺原始森林,這邊是廣袤大草原,我專門打電話問了,可艱苦了,冬天零下四十度都是常有的事兒,那邊就算是城市也都沒啥樓房的。
“我還給那邊知青辦打了電話,說那邊許多山裏人、草原人才開始識字,科學耕種和科學放牧、改良牲畜品質、牧草品種啥的特別難。
“大家生存壓力大,許多孩子只能千里迢迢去場部的學校唸書,無論是10歲的孩子還是18歲的孩子都上一年級的課,特別缺老師。
“還有的生產忙碌,孩子也要跟着一起勞作,只能上半天課,春季接犢接羔的時候全生產隊都得停課去幹活。
“那邊別說獸醫了,連給人治病的醫生也才小貓兩三隻。咱們赤腳醫生下鄉推行後,許多衛生員培訓一週就要上工給病人打針了,根本沒條件深入學習……”
小王越說語速越快,這些都是他所不知道的,怪不得領袖一直要醫術、教師、知識下鄉,那邊是真缺呀。
周眉英手握着空茶缸子,望着小王充滿熱情地分享自己挖掘、調查到的信息,微笑着做最好的聽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