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洛陽文會[35] (第3/5頁)
積羽成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早在剛剛地圖炮的時候,就有很多士子看他不爽了,現在被這麼一白,立即有人忍耐不住。
“今日不曾下雨,我等皆着履而來。太學院有一處客舍,內有幾雙草履,君不若到後方換履,再來與會?”這是暗指禰衡穿的不得體——大家都穿着鞋子衣着鮮亮地過來參加文會,你一個人穿着幹雜活時用的木屐作甚?你看看那邊的寒士,窮歸窮,人家好歹穿了草鞋,也算裝扮得體。現在又沒下雨,這裏又不是你家,你一個世家子,如此的不講究,隨隨便便踏雙居家的木屐過來,真是有辱斯文。
另一人說:“君未及冠,緣何戴冠而來?”這就是一發直球了。禰衡不過十六七歲的模樣,離加冠之禮尚早。有個詞叫“冠者”,意思是成年人。也就是說冠這東西是成年人(古二十歲以上)戴的,有獨特的象徵意義,禰衡未滿二十而冠,在他們看來就像是小孩子偷穿大人的衣服,不僅違禮,還有些可笑。
禰衡並不覺得自己可笑。
他冷冷睇了幾人一眼,緩緩開口,語帶譏意:“《禮記》一文,想來幾位是沒有認真讀過的罷?”
“我等入太學,師從名宿,四書五經,日日習之,如何不知《禮記》一文?”
禰衡束袖而立:“冠者,達也,至尊也。幾人若習《禮記》,怎連這都不知?”
他所引用的是《禮記問喪》的內容。這也是加冠的一個寓意,意爲超出常人,不同尋常。禰衡表示:超出常人的人要加冠以示不同,我之所以戴冠,不是因爲我年滿二十歲,而是因爲達於衆人,與其他人都不一樣。
聽明白他的潛臺詞,幾個尚算有禮的學子頓時綠了臉。
偏偏禰衡猶覺不夠,繼續接道:“庸者、俗者、欺世盜名者尚且沐猴而冠,衡內不負心,外不負俗,俯仰自得,無愧於天地,如何冠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