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草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魯隱公因魯國與鄭、齊結成同盟得到的好處看來遠不止於此。因爲鄭國又送上好處了,鄭莊公主動派人來對魯隱公表示,要將鄭國的祊邑與魯國的許田交換。
魯隱公大喜。當然,他不知道這是鄭莊公擴大地盤計劃的一個環節,一個已經到了圖謀許國的環節了。
爲圖許國,鄭莊公早在公元前722年就藉機佈下了第一步棋子。當時,鄭莊公藉着周桓王難堪鄭國之時,一怒之下公開表示,不再跟隨天子祭祀泰山了。
原來,祭祀泰山是周天子特有的權利,任何諸侯都無權私自祭祀。但是,由於鄭國開國之君鄭桓公既是當時周宣王的同母兄弟,官居司徒高位,爲周王室立下諸多功勳。所以周宣王特別允許天子在祭祀泰山時,鄭桓公可以隨同。
這是一種特殊的賞賜,由於祭祀泰山必須齋戒沐浴,所以天子賞賜了一塊祊邑給鄭國,以供鄭國專用。這個祊邑是一個建了幾間專用沐浴齋戒的一個小城邑,就在泰山腳下,魯國境內的邴地。
也就是說,魯國境內的邴地,有一小片屬於鄭國的土地。這片土地,用當時的專用術語講便叫湯沐之邑。
鄭莊公表示不再祭祀泰山了,意味着他主動放棄了這項特權,那邴地這個湯沐之邑便也失去了作用。鄭莊公把放棄祭祀泰山的特權給放棄,這個信號主要是傳遞給魯國的。
因爲魯國需要這塊土地,一方面本是在魯國境內,另一方面,魯國雖然號稱周王朝的宗邦,享有很多特權,但祭祀泰山這樣的特權是沒有的。
所以魯國人每天看着眼前的泰山,總會生出這個衝動:何時,讓咱魯國人也去祭祀祭祀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