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草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一是關於文姜靈牌上的名字問題。
二是關於文姜以什麼樣的規格下葬問題。
在春秋時期,一國國君夫人的名字往往是夫家的諡號或者姓氏加上孃家的姓。
如周宣王的夫人宣姜,周宣王諡號爲宣,夫人來自齊國,齊國國姓爲姜,故記爲宣姜。
又如鄭武公夫人武姜,鄭武公諡號爲武,夫人來自申國,申國國姓爲姜,故記爲武姜。
諡號始於大周王朝,盛行於春秋戰國。但到了秦始皇時,這位牛氣沖天的大人物認爲諡號有“子議父、臣議君”之嫌,下令廢除。
所以秦朝兩位皇帝都沒有諡號,只有秦始皇、秦二世這樣的叫法。
直到西漢建立之後才恢復了諡號制度。
諡號是對天子、諸侯、卿大夫這種對有一定身份一定地位亡故者的蓋棺定論。
古代歷史上的皇帝、皇后以及諸侯、公卿大夫等社會地位相對較高人物,在其去世之後由治喪委員會依據其生前所作所爲,給出一個具有評價意義的稱號,往往一兩個字簡潔又高度概括人物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