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草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魯國是大周王朝的重要宗邦,其政治地位以及在春秋前期以前的軍事實力也是非常強勁的,是響噹噹的大國。
隨着周王室的日益衰落,那些響噹噹的大國不斷蠶食、吞併周邊部落和小國諸侯,勢力越來越大。
魯國的勢力當然也在一段時期是呈現增長趨勢的,其中一個表現形式就是手下小弟越聚越多,即附庸國越來越多。
郯國,就這樣,慢慢脫離了其宗主國宋國,成爲魯國的附庸。
有意思的是,郯國與魯國並不直接相鄰。郯國在魯國東南,與魯國之間還夾着邾國、滕國、薛國、鄫國、向國等一些小國。
這些小國在魯國的眼裏,當然是嘴邊的肉,名義上則都是魯國的附庸。
但在血腥殘酷的春秋江湖,不知多少大國諸侯的附庸小國,最後自覺不自覺、自願不自願地被其宗主國所吞併。
這種吞併,當然也是需要抓住機會的,至少魯國目前不能明目張膽的去吞併自己的附庸。
莒國與郯國本沒多大關係,也不相鄰,兩國的共同點大概就這麼一些:
大家就是都屬於東夷性質的諸侯國,都是非姬姓王族諸侯,歷史上也非大周王朝功勳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