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草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魯哀公的悼詞當然是被歷史記錄了下來,但這是一篇不怎麼出彩的悼詞,文采一般,且都是抄自經典文籍,我們也就不說了。
要說的,是孔子逝世後那些事。
首先要說的,是孔門弟子都來替孔子守孝,而且,都嚴格按孔子提倡的,守孝三年。
守孝三年,嚴格來講並非孔子提出,但卻是孔子提倡的。
春秋史料中,齊國大夫晏嬰的父親逝世後,晏嬰就守了三年的孝。當時晏嬰堅持的是古制,而非後來孔子提倡的守三年孝。
孔子當時是這樣曰的: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
孔子認爲,一個人,自在母親體內形成胚胎出來,到離開父母的懷抱,需要三年。並非是魯國人需要三年,全世界的人都需要三年。
當然,當時還沒有胚胎這樣高大上的現代科學用詞,但意思是一樣的。生命自形成至基本能夠離開父母懷抱,一般應三年。
這三年,也是父母最辛苦的三年。那爲了報答三年賜予生命並養育之恩,當父母去世了,兒子應守孝三年。
無論是古代那些先賢的自覺行動,還是自春秋末期儒家創始人孔子的大力倡導,在後來戰國、秦漢、三國時期,守孝三年並非是硬性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