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天夜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這是一枚可以介入思想的裝置。
遙光拿着水晶,對着車窗外投入的燈光端詳裏面的那縷輕煙。他意識到水晶的力量所介入的,是他的思想、他虛構出的體驗,而不是小說本身。畢竟“書”或者說“故事”,僅是思想世界的延伸,是想法的記錄。
所以它應當和自己的腦電波有着某種聯繫,這究竟是什麼?
遙光想起自己得到它的經過,許多細節已經記不清了,那是在他八歲?九歲的暑假?外婆家在鄉下,他拿着手電筒與朋友們去山裏探險,找到了一個地下溶洞,溶洞很深,底部還有積水。
遙光記得當時的景象——黑色積水覆蓋着奇怪的機器,有傳言那座山中是抗戰時期的生物試驗所,也許留下了某些沒有帶走的東西?
他的膽子一向很大,他從一個看上去像方塊立面的金屬物上,取走了這枚插在正中央的六棱柱水晶。
現在想起來,那是什麼思想實驗基地?不……遙光覺得自己的腦洞不妨開得更大一點,人類能做出這種東西?搞不好是什麼外星文明遺物?這是最爲合理的解釋,以人類在抗戰時期的科學水平,根本不可能做出這種東西。
如果它是個非常複雜的、需要能源的、陳舊的電子或機械產品,那麼遙光也許會懷疑這是人造物,然而它顯得太自然了:一縷奇怪的煙霧,用水晶封裝,這種簡單得毫無痕跡感的裝置,沒有連接線也沒有啓動按鈕,絕不可能是人類做出來的。
後來,隨着集體動遷,那一帶方圓近百里全部成爲了水庫底下的世界,當初的山谷成爲巨大的蓄水池,外婆也早已去世,他就算想找,也找不到當年的地方了。
我要不要把這東西拿去中科院,讓他們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