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劍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披着蓑衣的斥候弓着身子,小心翼翼的跟在後面。
進了長長的走廊之後,劉辯方纔把雨傘收了,對廊下十步一崗的侍衛吩咐道:“立刻去軍營召喚衆將來孤這裏軍議,順道把軍師與狄太守也召集過來!”
事情說起來並不曲折,十八路諸侯討董卓,會盟於酸棗一帶,推選四世三公的袁紹爲盟主,而袁紹同父異母的兄弟袁術則被任命爲供應糧草的接濟使。
所謂的“接濟使”,顧名思義就是向各路諸侯接濟糧草。
而十八路諸侯的兵力多少不一,比較多者像袁紹多達四萬,曹操、孫堅各三萬,其他的像公孫瓚、袁術、韓馥等人也接近三萬,較少者北海太守孔融、河內太守王匡、上黨太守張楊等部也都有一萬多人,關東聯軍的總人數合起來接近三十萬之巨。
這麼多大軍再加上馬匹,一天下來,喫喫喝喝的肯定數目驚人,難道所有的消耗都要由袁術這個“接濟使”來供應嗎?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否則袁術就算再白癡,也不會幹這個費力不討好的差事,更何況僅憑他手中掌握的汝南郡,也遠遠無法供應三十萬大軍的消耗。
但袁術既然是“聯軍接濟使”,又不肯供應糧草,還要他做什麼?答案就是從各地押運糧草,集中統一管理,然後再向聯軍分發。
聯軍於去年十月底在河南尹一帶會盟,到現在已經與西涼軍相持了四個月,攜帶的糧草早就喫的光光,但又要在前線與西涼軍對峙,沒法派兵回自己的地盤運糧,卻也不能餓着肚子打仗吧?因此,這運糧的重任就落在袁術這個“接濟使”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