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劍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劉辯的兵力佈置如下,目前在吳縣屯駐了兩萬七千人馬,在金陵屯駐了七千人,合兩郡之兵力總計三萬四千人。在與劉繇關係惡化的情況下,肯定不能傾巢而出,至少得留下與劉繇軍相當的兵力防禦疆土,才能確保萬無一失。
又與衆人商議了一番,決定建業郡的兵馬不動,由穆桂英與廖化繼續統領,負責整個建業郡的防禦。從吳郡的人馬中抽調兩萬人渡江北上中原,剩下的七千人留下來拱衛吳郡。
在劉辯與劉伯溫看來,雖然吳郡、建業兩地的局部兵力不及劉繇,但在總兵力上卻能與之持平,足以抵消劉繇軍的威脅。
更何況,在丹陽的西、南兩個方向還有甘寧、李嚴的接近兩萬人馬,如果劉繇膽敢輕舉妄動,就算主力大軍在中原未還,剩下的人馬也完全有能力將劉繇圍而殲之,只要劉繇有膽量敢主動挑起戰事!
爲了讓各郡人馬接受統一調度,避免出現各自爲戰的情況,劉辯又發佈一道詔令,任命穆桂英爲鎮軍中郎將、大都督,持節總督建業、吳郡、豫章、鄱陽四郡的所有人馬,自偏將以下,有權先斬後奏。
身爲君主卻要跑去前線打仗,後方必須交給最可靠的人,目前來說,還有誰能比穆桂英更讓劉辯信任?
當然,穆桂英也的確有統率三軍的能力,這也能讓劉辯拍着胸膛,大言不慚的說一聲“舉賢不避親”。
一番調度之後,大的戰略框架算是完成了,唯一讓劉辯有些擔憂的是吳郡的防禦。
狄仁傑的治國才能沒的說,但在統兵上就稍微差了一些,而李元芳也只是個輔助性的人才,顯然不具備獨當一面的將才。在孫氏一族心生怨恨的情況下,在與劉繇漸生嫌隙的情況下,吳郡的防禦容不得一絲馬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