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常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夏祥進入了自己的單間之後,門在外面被上鎖,三天之中不得出入。張厚、沈包被安排在相隔很遠的單間,不過不管遠近,三天之中是無法再見一面了。
單間之中,除了一桌一椅之外,並無其他物品。夏祥先是在房中來回走動少許,然後坐回座位之上,閉目養神。
也不知過了多久,門響了一聲,門上的隔板打開,筆墨紙硯遞了進來。
夏祥並沒有迫不及待地展開試卷,今年的主考官臨時更換爲文昌舉,他便知道今年的大考比往常多了幾分變數。對文昌舉此人,他所知不多,不過能夠官至禮部尚書,也是非同一般之人。只不過在眼下風起雲湧的當下,主考官的走馬換將難免會讓人多生出一些和三王爺有關的聯想。
張厚和沈包早已打聽清楚,文昌舉擔任禮部尚書之時,便是三王爺舉薦之力。毫無疑問,文昌舉替下楊砥,背後也是三王爺之功。只是不知皇上到底病情有多嚴重,而夏存先在皇上的心目之中又有多少份量。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皇上破例加封夏存先爲見王,又無比恩寵,顯然是有意爲之。夏存先比三王爺年輕許多,他又是大王爺景王之子,是三王爺、四王爺和五王爺之侄,皇上若是冊立夏存先爲太子,會比冊立三王爺爲太子更得大王爺、四王爺和五王爺之心。
畢竟,相比之下,夏存先的威脅要比三王爺小上許多,大王爺景王自不用說,即便四王爺慶王和五王爺雲王,也會願意有一個侄皇帝而不是一個同輩皇帝,更何況和三王爺的權勢滔天權傾朝野相比,全無根基的見王就算有幸坐上皇位,也是立足不穩,需要多多依仗諸位叔王。
夏祥在端坐了半個時辰之後,開始研墨。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是每一個考子讀書的根本。夏祥也不例外,在中山村時,母親時常在田間勞作時也不忘教導他,人無志不立,不爲良相必爲良醫,是讀書人都應有的共同志向。受聖人言教,就是要開啓民智,爲帝王社稷謀,爲天下蒼生計。
中山村雖民風純樸,與世無爭,類似老子所向往的小國寡民之地,夏祥在清淨中長大,卻並無避世之心。他也推崇老子的清淨無爲,卻更認可儒家的積極入世。若要學以致用,若要安邦濟世,一味出世只能獨善其身,而只有兼濟天下才是讀書人一生爲之追求的最高境界。
自小深受母親的教誨和影響,其後又有李鼎善的教導,夏祥凝神沉思,胸中萬言,落筆千言,一篇揮灑自如的千字文一氣呵成。
“《書》曰:‘罪疑惟輕,功疑惟重。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可賞可不賞時,賞則過仁。可罰可不罰時,罰則過苛。《詩經》有言,君子若廣開言路,禍亂會迅速停止。君子若怒駁讒言,禍亂同樣會迅速停止。是以君子喜怒有度,因人因事而採取不同之法,也不失君子之道。故君子施仁政行王道推法度,法無定法,水無常形,順勢而爲,天下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