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常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和景王、星王相比,四王爺慶王和五王爺雲王更是不過問具體事務,二人所執掌的衙門,不管大事小事一律由副職掌管,除非有需要驚動皇上的重大事宜,否則都是小事。大夏承平多年,幾十年來沒有戰端,也無天災人禍,四海昇平,是以二人也樂得做一個逍遙自在的王爺。
只不過皇上病重之後,先是三王爺以替皇上分憂爲由,開始具體過問吏部的一應大小事宜不說,連上京府的大小諸事,也要付擢事無鉅細都要向他匯總。更有甚者,三王爺還插手了今年的大比!
大比本是禮部所轄範圍,知貢舉文昌舉也是禮部尚書,禮部本由四王爺慶王掌管,四王爺向來垂拱而治,卻忽然發現,禮部尚書文昌舉既和他不熟,又不聽他的話,完全當他不存在一般。
慶王就難免有幾分生氣,垂拱而治的前提是一切皆在掌握之內,失去掌握的垂拱而治不叫垂拱而治,叫大勢已去。慶王的脾氣向來很好,是人人皆知的笑面先生,很少有人見過他生氣,是以慶王一生氣,後果就有些嚴重。
慶王開始收權了。
慶王以爲收權會很容易,畢竟是屬於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是皇上交由自己掌管的勢力範圍所在,不料一收之下才意識到了問題比預料中麻煩許多,一是皇上病重,無力再主持公道,二是星王不肯放權。他很是不快,找到三王爺王府要和星王當面說個清楚,星王開門迎客,對慶王所提之事一一應允。
慶王以爲大功告成,等回去之後才知道,星王只是說說而已,他掌管的勢力範圍之內的一應事宜,諸位官員還是事無鉅細向星王呈報,並由星王裁定,無人在意他的意見。
慶王很是憤怒,便去找雲王訴苦,尋求雲王的理解,爭取雲王成爲他的同盟。不料雲王正在家中舞劍,一身道袍,一臉的清風明月,滿身仙氣,對慶王的的遭遇,雲王表示了憤懣並且好言相勸,讓慶王不要被眼前的浮雲所困,要敢於追尋無上的大道。
大道不在皇宮,也不在王府,而是在高山之巔,在森林深處,在草原腹地,在天涯海角……慶王被雲王一番談玄說妙的話弄得雲山霧罩,悻悻而歸。
李鼎善卻不相信慶雲會就此收手,更不相信雲王真的一心向道不問世事了。若是皇上龍體康健,至少還有十幾二十年春秋,雲王也不會有太多想法,二十年後,他將近五旬,繼承皇位也沒有可能。況且十幾二十年間,皇上或許會生下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