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上天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林濟也看了一部分影像資料,主要是人物訪談和傳記,雖說《淬火》不同於《代號11》,沒有現實的歷史原型,但林濟其實是把一部分現實人物的美好品質施加在了他要創作的主人公身上。
成就是由人所創造的,他要寫成就,就不能脫離了這些創造出成就的人。
“小林你這故事寫得挺好,和我師兄很像。”
天氣稍稍轉暖後,兩位老專家搶走了資料室的另外兩張空椅子,飯前飯後各來轉一圈,兩人名義上是提供技術指導,實際上就是來找林濟聊聊天說說話,林濟以爲他們更注重劇本中技術的對錯,可後來林濟發現,這些專家其實更注重他對角色的塑造。
“他走了有30年了,一看到你寫的這個角色,我就想到了他。”一位老專家推了推眼鏡,“我是60年之前分配到友誼廠的,我師兄比我早來一年,當時我們生產出了第一臺臥式銑鏜牀,我們出國學技術,回來造機器,他平時下車間,還帶我們一起編汽車故障圖解的書,一羣人身上好像有用不完的精力。”
“可惜師兄走的那兩年,友誼廠說不行就不行了。”
“那是沒辦法的事。”另一位專家道,“咱們也阻攔不了,咱們看小林的劇本就行了,你別老影響人家孩子寫東西。”
其實工業部門不是沒想過拍劇,在電視劇這個領域,宣傳部門有先天的優勢,拍的劇總是能最快播出,質量也不錯。
而工業部門想拍的劇,像林濟這樣願意紮紮實實去寫,去投入地瞭解他們那個年代的編劇實在太少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