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初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想明白這三點事情,李恪開始着手蹴鞠監管機構的組建。名字他也沒有像後世足聯那樣稱呼,而是直接在紙上寫出了“蹴鞠寺”三個字。他知道這樣的部門只有朝廷才能設立,所以,取這個一個名字的初衷就是想把蹴鞠比賽歸入朝廷的監管之下。至於,李世民能不能在朝廷成立這樣一個部門,就看他是怎麼想的了。但李恪至少能夠肯定,即使朝廷不設立,也會讓他漢王府管理。所以,到時候再修改也不遲。
在蹴鞠寺的人員配備上,李恪已經有了自己的設想。但具體該讓他們擔任何職,爲幾品,這是他不敢定的。因爲,這是朝廷制定,李世民審閱的,他一個親王恪不能違背制度而私自組建朝廷部門。
他的設想是蹴鞠寺分三個部門,分別爲賽事署和事物署還有巡查署。賽事署主管對比賽規則及其修改條文的官方解釋;決定比賽規則的實施;推薦比賽合格的裁判名單;儘可能確立統一使用的裁判法和規則實施方法,統管國內所有大小比賽的設定和比賽。事務署冊管理大唐所有蹴鞠隊的人員審覈,教育、培養裁判人員。對隊伍的級別判定等,通報比賽情況等。巡查署則全程監督比賽,督促比賽的公正和公平。
至於具體的細節,他倒是沒有想太多,他自己也不是很懂。“就讓馬周做。”李恪現在可是一想到事情,就想到馬周。
看着冊子上寫好的構想,李恪很滿意,如果這個構想得到李世民的同意,那麼蹴鞠會在整個大唐有一個質的飛躍。這麼一想,李恪似乎已經看到了不久的將來,大唐在疆域擴張到歐洲的時候,所有的國家都來大唐進行蹴鞠比賽的盛況。
第二天,李恪吩咐楊恩派遣下人將秦懷玉、程懷亮、柴哲威、李宗還有尉遲俊請到王府,對他們解說了蹴鞠寺和修建蹴鞠場的事情。柴哲威第一個響應道:“三哥這個主意很好,既能規束比賽,又能賺到錢財,我出五萬貫入股。”柴哲威一口氣說出五萬貫,很有一擲千金的魄力。
柴紹本就是世家子弟,當年李淵起兵,他就資助軍需糧草,可謂家底殷實。隨後,大唐立國,李淵念他爲大唐做出的貢獻,對他極爲恩寵,所賜甚多。再加上他東征西討立下戰功所獲的封賞,家財不可估量。而柴哲威是柴紹的唯一的一個兒子,李秀寧又死得早。柴紹對他疼愛有加,所以,他出五萬貫,衆人都不覺得有什麼不妥,反倒覺得不算多。
柴哲威一帶頭,其他兄弟也不落後,紛紛表示出資入股。秦懷玉、程懷亮和尉遲俊三人沒有柴哲威那般富有,所以每人只能出五千貫。而李宗身爲皇室宗親,家底不錯,出了一萬貫。如此算下了五人一共出了七萬五千貫。
李恪粗略一算,還差不少,他雖然本身沒錢,還要給剛組建的黑衣衛發錢響,但一想到以後的豐厚回報,心中一狠,也出了兩萬五千貫,正好湊齊十萬貫。按照大唐當時的消費水平和現在的消費水平想比較,一文錢相當於五塊,十萬貫就是五個億,修建四個蹴鞠場綽綽有餘。
出錢數目定下之後,秦懷玉有點擔心的問李恪:“三弟,不知道這個蹴鞠寺是否要得到皇上的批准纔行,我等貿然成立,是否有違朝廷制度?”秦懷玉如此一問,大家都看向李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