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中國製糖史續 (第1/6頁)
北郡的前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之後到了唐高宗時期,王玄策奉命從印度請來10位製糖專家,利用“竹甑法”製出了顏色較淺亮的精沙粒糖。這種印度沙粒糖的梵語名稱是“sarkarā”,時人音譯爲“煞割令”。】
(我靠,王玄策還幹過這活呢?)
(我只記得他滅了一個國家,沒想到還能引進製糖專家。)
(嗯。。。他滅的是天竺,所以這十個印度專家是怎麼請來的???)
(我去,細思極恐啊!)
(不過這個名字真不好聽,煞割令。)
(音譯都是這樣,沙琪瑪不也一樣。)
【到了北宋時期,四川一代的匠人通過“窨製法”:甑蒸、釜熬、煎蒸、灌甕相接和取霜等工藝,造出了一種異常細膩、淨白的結晶糖霜。】
【也就是現代冰糖的原型,蘇軾曾作詩:“冰盤薦琥珀,何似糖霜美”,黃庭堅也盛讚糖霜“勝於崔浩水晶鹽”,並以“我舌猶能及鼻尖”的詩句,極言糖霜的美味。】
【到了南宋時期糖霜除了可以滿足本土需求外,還遠銷到了占城、真臘、三佛齊、單馬令等南洋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