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星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這工作真的有這麼好嗎?”我問過一些荷官。
她們都對我搖頭,有個荷官甚至給我看她背部的鞭痕,告訴我這是金錢在身體上留下的痕跡。
我常來小孟拉,卻很少進這家賭坊玩,多是選擇待在門口緬甸風味手抓飯的攤子上。
緬甸人有名無姓,取名也隨意,5000多萬人只在100多個單詞裏挑選組合,因此有很多同名的人。爲了區分方便,大家會互相加一些稱謂,比如“哥”表示兄長,“瑪”代表姐妹。緬甸人對稱謂十分在意,說這是佛制定的規則。
這家攤子的老闆叫桑帛,但很多年紀比他大的人都叫他“哥桑帛”。在緬甸,只有當別人覺得你是一個誠實勇敢的人,纔會受到這樣的尊敬。
桑帛很年輕,沒到30歲,長得高壯,臉偏圓多肉,脖子上掛滿大小不一的佛珠,左手小拇指少了一截。他眼睛小,又喜歡笑,通常你只能看到他臉上露出兩條縫隙。
我第一次過來買手抓飯,忘了帶現金,就說回去賭坊拿一下。“沒事,下次過來再付錢。”桑帛搖頭,說的是標準中文。在金三角,像桑帛這樣信任中國人的緬甸攤主可不常見,他讓我有了一絲興趣。“你中國話說的真不錯。”我試着找話題和他接觸。
桑帛愣了一下,笑眯眯地說自己雖然沒文化,但是同其他緬甸攤主一樣,都願意花心思去討好中國人,說好中國話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
桑帛的煎餅做的也好喫。我問他哪裏學的手藝。
“我去過雲南,很漂亮。”桑帛說,10年前的小孟拉就已經有很多中國賭客,街上陸續開的燒烤攤子自然多些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