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與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玉霖跪在登聞鼓下,毛蘅和兵馬司的王充並立在長安門前。
今日長安門暫閉,由此入門的商客被阻在門外,門內的圍觀之衆甚多,議論,吵嚷,詢問的聲音充斥在一門內外。玉霖聽得久了,耳中嗡鳴漸起,逼得她太陽穴脹痛。她抬頭遙看立在遠處的毛蘅衆官,以及拿着鐐銬和枷鎖的兵馬司衆人,忽然覺得有些累。
毛蘅讓她在登聞鼓下北向而跪,但她不想跪了。
她轉向登聞鼓,抱膝坐下。
登聞鼓就在她的頭頂,巨大的鼓面向她投下一道足以包容她全身的陰影。
這是趙河明帶着她一齊立起的叩閽鼓。
對於趙河明而言,那是他爲官的政績。登聞鼓初立之年,趙河明在登聞鼓下,設監察御史負責接收登聞鼓案件的狀紙,直轉達到皇帝御前。一時梁京言路大開。而後玉霖爲他守住了這一訴訟之制,奉明初年,東府輔臣擊鼓被誅後,內閣曾有人奏請奉明帝,封禁登聞鼓院,撤下登聞鼓。當時,連趙河明的父親,內閣首揆趙漢元都支持此議。
趙河明人在內閣,張口難言,放筆不辯,三法司唯有玉霖與吳隴儀提筆,與內閣長辯數月,登聞鼓終得以保全。
如今,玉霖因獲罪而被刑部除名,人們談及登聞鼓,仍憶當年‘一面登聞鼓,申天下奇冤’的勝景,仍贊趙河明是人間正道,但玉霖的名字卻不堪於此處再提。
不過玉霖並不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