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10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待筆跡乾透,貞儀將手稿整理好,收入匣中後,抱起一旁椅中打盹兒養神的橘子。
橘子打了個呵欠,微眯着眼睛,躺在貞儀臂彎中,慵懶地看向窗外。
窗下小桌几上,多年來貞儀一直隨身攜帶的那本《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被翻到了秋分那一頁。
貞儀抱着貓,看着窗外午後秋景,只見入秋後雲量明顯減少的天際尤其開闊,遂不禁想,所謂“秋高氣爽”中的“高”之一字,應當便是源於秋日雲量減少,故見天空清澈高遠之象。
而云少則雷少……貞儀思及此,微側首看向身側小几上的月令集解,低聲念道:“秋分,初候,雷始收聲……雷,二月陽中發聲,八月陰中收聲。”
所以,先人們一直認爲雷是因天地間的陽氣盛而發聲,秋分後陰氣上行,故而雷聲漸消——
貞儀又看向雲淡風清的開闊天穹,思索着天地陰陽之說,遂想,陰氣與陽氣所指,應當是天地氣象運轉的統稱,或許在探索瞭解更多之後,便可以給予它們更清晰準確的命名與區分。
秋分中的“分”字,意同春“分”,都是指天地晝夜在此一日得到均分,此兩日無論何處都不會出現極晝或極夜之象。區分只在於,春分之後晝長夜短,直到秋分時再次達到平衡,而後便會逐漸走向晝短夜長,如此循環着,直到下一個春分來臨。
見得窗外景色鮮明,貞儀想到許多有關秋分時的成語諺語以詩詞,譬如“平分秋色”,亦或“秋水共長天一色”……此中所寫皆不單單只是景色,更藏着節氣的特徵。
貞儀抱貓靜立許久,靜靜觀察着景象變化,其目之所見,皆是無法與人言說的落拓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