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龍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我從山中來,帶得蘭花草。
種在小園中,希望開花好。
一日看三回,望得花時過;
急壞看花人,苞也無一個。
眼見秋天到,移花供在家。
明年春風回,祝汝滿盆花。”
梁健背得還真是一字不差。背完了,梁健又道:“之所以記得住,是因爲這首歌,填詞的人,不是別人,而是五四運動時候的胡適之,後來跟着蔣介石去了東山,可以說是國民東山政府的國師。胡適還是新詩的創始人之一,大學期間讀過這首詩,想到以前不是就聽過這個歌嗎?才記得牢。”
胡小英爲梁健也喜歡這首歌而高興,有時候人講得是緣分。緣分這種東西很奇妙,說不清,道不明,緣分這種東西,讓兩個毫不相關的人,可以碰到一起,就像電影裏的戲劇性,可現實生活中,這種戲劇性恰恰很多,根本不比電影之中少多少。但胡小英想,單單知道梁健喜歡這首歌,還不行,她畢竟不是要找一個老歌發燒友,而是要找個自己真正信得過,在長湖區官場上可以替自己做事的人。
基於這一點,胡小英又故意感嘆道:“人生啊,就是這樣。有時候得到了許多,卻體會不到另外的快樂了。就是這首曲子吧,我是在自己十來歲的時候聽到的,那時候能夠聽聽歌,可真是莫大的快樂了!可如今到了這個年紀,擔任了區委書記的職務,工作忙得暈頭轉向,很久沒有靜下來聽聽老歌了。不過,今天,聽到這首歌,卻特別的有味道,也不知爲什麼?”
胡小英的這一問,看似無心,實則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