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輪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曲端本來就和吳玠有矛盾,互不服氣,於是就趁機彈劾吳玠違背節制,朝廷就把吳玠降爲武顯大夫,罷去總管職務,重新去帶領懷德軍。
而宣撫處置使張浚向來敬重吳玠,就又上奏朝廷,提擢吳玠爲秦鳳副總管兼知鳳翔府。
當初在青溪嶺戰鬥中,吳玠的牙兵許多人都潰逃了。當地民衆都知道吳玠勤政愛民、愛兵如子,善於攻防,因此當地周邊的許多民衆都來投奔他。
現在吳玠又在秦鳳路治兵,一些逃走之後沒有生計的潰卒又前來部隊投奔他。吳玠問訊再三,發現其中有五六個人不是他原來的士兵,就把他們趕走了。他把自己部下原來的逃兵全部找出來,然後把他們集合起來,全部斬殺於距離秦州十里路的遠亭下面,軍中留下的士兵嚇得人人股慄顫抖。自此以後,士兵們每次戰鬥都是拼命效死,再也沒有潰散逃跑的人了。
話分兩頭,事歸一面。
這時,宋皇帝趙構逃跑到了定海縣。他看到定海縣被金人殘破所焚,惻然說道:“朕爲民父母,不能保民,以至於此。”
大臣王綯安慰他說道:“陛下留杜充防守建康,留周望防守平江,不幸杜充、周望都不稱任使,所以才至如此。”
呂頤浩說:“因爲承平之久,朝士多爲文學之人,而很少有練達兵財可匡扶濟平今日之事的”。
宋皇帝趙構無奈地自責說:“這些現象,都是以前官員朋黨鬥爭的結果。以前在太平時期,如果有朝士乘馬馳騁,那些諫官就會說這些大臣騎馬奔馳,猶如武夫一樣,有失體面;如果這些朝臣剛纔置好良弓利劍,這些諫官就會上告說他們必將謀叛造反。這些都是以前重文抑武的後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