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輪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王庶一向比較嚴厲,臨出發之時,他手持詔令,閱兵于都教場,軍容嚴整。王庶身穿便服坐於壇上,自楊沂中以下的將領,全部都穿着戎服,從轅門步行,快步前去庭趨受命,拜賜之後再出來,一衆將領都嚇得沒有人敢抬頭仰視他。
王庶辭別之時,宋帝趙構告誡他說:“張浚以前對待諸將多用術數,而且狎暱,自取輕侮,呂祉卻以傲肆自大而取禍敗,這些你都要引以爲戒啊。”
這時,宋帝趙構想起了太史公司馬遷說過的話:“夏之政忠。忠之敝,小人以野,故殷人承之以敬。敬之敝,小人以鬼,故周人承之以文。文之敝,小人以僿(sài),故救僿莫若以忠。三王之道若循環,終而復始。”(大概意思是說:夏朝所施行的治理之道,是以教化民衆忠誠老實爲中心的政策,但是這卻使民衆變得放任和粗野;所以到了殷商時就重於教化民衆以尊天敬地,敬畏萬物。但是卻使得民衆又因此而崇信鬼神,偏了正道;所以到了周朝,就改爲文禮之道,教化人們做事遵循禮儀,互相恭敬。但是這樣卻又使得許多小人虛僞、欺詐,缺少真誠。可是解決不誠懇的最好辦法卻又是教化民衆誠懇忠實。所以說,從歷史的角度來看,三個王朝所施行的治道和其民風的變化如同循環一樣,週而復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因此宋帝趙構又補充提醒王庶說:“古代先王的治理之道,不可兼行,但是可以參考三王的作法。今天的諸位將領,不能恢復疆宇,以後有機會的話朕一定親自帶兵,不殺一人,或許天下就可以安定了。”
因此宋帝趙構確定了他的政治路線:不主動進攻江北;金人攻擊時主動稱臣送幣求和;堅決防守江南;堅決打擊內亂;確保內部穩定;一心做好太平皇帝。
可是年輕氣盛的湖北、京西宣撫使岳飛政治方向不明,政治把握不準,只知道一腔熱血恢復中原,所以岳飛不斷請求增兵,宋帝趙構說:“上流中原地分確實遼闊廣大,但是我們寧肯減少土地,也不可添兵。今日諸將之兵過於強大,已經難於分離了。末大必折,尾大不掉,這是古人所戒的事情。今日之事勢雖然還不至於到達此種地步,然而與其添兵給你們這些大將軍,還不如另外再設置數項軍馬,或許緩急之際容易分合。”因此堅決不給他增兵。
許多其他邊疆武將也像岳飛一樣,對宋帝趙構的心事也把握不準,韓世忠、吳玠等軍隊不斷派遣間諜招誘江北中原居民。金左副元帥魯王完顏昌在祁州得到了宋軍招誘北人的蠟丸、旗榜,就拿出來對出使金國的徽猷閣直學士王倫說:“你們一方面派遣議和之使相繼往來,而暗地裏卻派遣奸諜這麼幹,究竟是爲什麼呢?”
王倫回答他說:“所謂議和靖民,乃是皇上大臣的主意。而這些邊臣武將長久以來沒有功勞,或許他們就乘時騷擾,希望建立一下尺寸作爲自己的功勞,但是皇上卻肯定不知道這些。如果金廷上國真有誠意,的確答應和平之議,那麼我們宋廷皇上一句話告戒他們,誰還敢那樣做呢!”金人諸帥相視一下,就告誡宋人不要那樣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