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王恭廠(下) (第2/6頁)
柯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眼前這其貌不揚的\"工匠\"在原本歷史上,面臨着\"衆叛親離\",諸多不利的因素下,尚且能夠克服困難,完成改進\"燧發槍\"的壯舉。
這一世,有了他的支持,畢懋康的成就,必然能夠達到一個全新的高度。
\"回稟陛下,\"聽聞天子提及正事,心中思緒萬千的畢懋康便是微微眯起了眼睛,稍作思考之後,便在朱由校期待的眼神中正色道:\"如今我大明匠人制度腐朽,工匠積極性有限,兼之朝野貪腐成風,軍器質量參差不齊,故而我大明將士並不熱衷火器火銃,反倒是有些避之不及...\"
畢懋康曾任廣西按察使,陝西巡按,山東巡鹽御史等職,對於當地邊軍的情況多有了解,甚至還曾不止一次的親眼瞧見過軍中火銃火炮炸膛的情況。
起初的時候,他也曾懷疑這些火炮質量如此參差不齊,是工匠們出了問題,畢竟大明工匠也秉持着\"父死子繼\"的制度。
代代傳承之下,或許冶煉中的些許步驟出現了差錯,也在情理之中。
但當畢懋康親自將精力投注於鑽研火器的時候,卻是有些意外的發現,大明的工匠們或許技藝還停留在百餘年前的水平,始終未有進步,但還不至於所營造出來的火器達到令軍中士卒避之不及的程度。
真正的問題,來自於火炮的\"源頭\",原因與市井中近些年膾炙人口的那句調侃:\"明軍不滿餉,滿餉不可敵\"大致相同。
在各級官員的層層剝削下,真正被用於研製火炮的銀兩少之又少,而工匠們製造的火炮數量又有明確數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