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離刺荊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不食嗟來之食,不受無功之祿。
受公羊學派思潮的影響,漢室士大夫們甚至認爲假若皇帝非理殺臣,臣子是可以復仇的……
直至東漢末年,這個想法依舊根植於士大夫貴族心中。
張越回溯的那場公羊學思想講義,也證明了這一點。
東漢大儒鄭玄,曾經說過:子思雲:今之君子,退人若將墜諸淵,無爲戎首,不亦善乎。子胥父兄之誅,墜淵不足喻,伐楚使吳首兵,合於子思之言也。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皇帝在對待大臣時應該以禮相待,倘若在制裁大臣時,使大臣受到‘將墜諸淵’的凌辱,那大臣必定憤恨萬分,他日一定會爲了復仇寇首來犯。譬如伍子胥率吳軍破楚,就完全符合子思先生的道義。
所以,漢代大臣愛自殺,不是沒有道理的。
漢臣獲罪自殺,在此時的輿論和士大夫們的三觀來看,有兩個好處。
第一,自殺謝罪,可以使自己免受屈辱,讓家人得以保全。
第二,自殺更可以避免君父一時糊塗,令己身將墜諸淵,防止子孫後代爲了自己而向皇室復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