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青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很多人以爲這樣的工作叫“調琴師”,對其印象,大部分源於美國作家梅森的這本小說《調琴師》。事實上,與其被稱爲“調琴師”,這種職業該被稱爲“調律師”更加準確。
範建國打開隨身帶的比公文包還大出一圈的棕色皮箱,扳手、螺絲刀、榔頭……讓程曉羽有點恍惚,調律這麼細緻優雅的事情,倒像是不怎麼高貴的“體力活兒”。
範建國彷彿看懂了程曉羽的疑問,笑着說道:“真的是體力活,這個工具箱,平時工作總得拎着,十多公斤呢。”
程曉羽也笑了說道:“彈鋼琴何嘗不也是體力活。”
範建國見程曉羽對調律很有興趣,就打開了話匣子跟程曉羽說道:“一臺鋼琴有8000多個零部件,220多根琴絃,88個琴鍵。只有根據12平均律,才能調出鋼琴每個琴鍵精準的聲音。”這個看似清瘦的中年男子,邊說邊熟練地打開琴蓋,拆下厚厚的“上門板”,取下琴鍵蓋。
“調琴是一個精細的過程,首先將A調成一個震動頻率440Hz的國際標準音高。根據一個音分出一個基本音組(12個音即12平均律),以此爲基準往下調八度,把低音調完後再往上調。最後用扳手調整拉弦進行調音——鋼琴每個音有三根弦,必須保持三根弦的音準一樣,不然就會有很難聽的雜音。”範建國一邊說一邊跟旁邊饒有興致的程曉羽解說道。
程曉羽看了一會,覺得有些無聊,便走去錄音室了。其實調律師的職業並不若書中寫的那樣文藝氣息十足,甚至透出了幾分單調、機械和枯燥——調律工作要求絕對的安靜,長達2個多小時的調律過程中,範建國大部分時間都在沉默的對着那架鋼琴忙碌,只有試音時,響起的音符,纔會讓程曉羽知道,琴房中有人正在工作。
錄音室裏三組監聽音響都已經安裝好了,包括錄音棚裏的耳機分配器,話筒放大器,還有五個監聽耳機也都有序的在各個位置。
只有最關鍵的調音臺要下午才送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