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青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晴天》的開頭驚爲天人,三個和絃倒來倒去愣是彈出神一樣的旋律,後面直接唱譜,更是叼的不要不要的。
時間太快,人生太短,程曉羽總覺得,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是一些符號化的東西串起來的,而《晴天》就是他整個青春期最重要的符號之一。
前世程曉羽也曾因爲《晴天》完整的唱出了自己的初戀,對這首歌有着偏執的熱愛,於是又錄了一首周董自己編曲的版本。權當是磨練自己的錄音技巧和後期製作的技巧了。
程曉羽過完年回到上海,又錄製了一首《以父之名》。這首歌的前奏,包括小提琴和意大利女高音的花腔,程曉羽都只能合成器來完成,(人聲合成器這裏就不做科普,初音未來,大家應該都知道就屬於人聲合成器的運用。優點是真人歌唱練習幾十年的唱歌技術在它們面前將是完全沒有意義的,對於它們來講沒有音域的限制,沒有氣息的限制,沒有音準,節奏的問題,缺點是由於技術的侷限,歌姬的聲線,難免顯得僵硬而缺乏細微的情感變化,這也直接導致了很多人根本無法接受這種音樂,並偏見的認爲這是音樂本身的問題。)
人聲合成器的效果雖然沒有錄音室錄製真聲的效果好,但經過他的精雕細作,整首歌混縮之後感覺另有一番迷離的機械感,更別有一番韻味。
《以父之名》當年被程曉羽是奉爲西洋古風音樂的神作,甚至覺得《以父之名》是週一輩子在音樂上的顛峯之作,武斷點說,甚至他自己以後都永遠無法超越!
當程曉羽製作這首歌時,因爲這首歌的編曲也可以說是完美無缺,所以程曉羽毫不猶豫的採取了原曲編曲。
爲了百分之百還原這首歌,程曉羽真是絞盡腦汁,前奏首先穿插的背景音比如禱告,槍聲,是作爲音樂氛圍的渲染。前奏以誇張的意大利歌劇的感覺作爲開場。
爲了前奏的意大利語禱告和意大利歌劇的開場,程曉羽跑遍上海去找了意大利牧師,歌劇演員。然而可惜的是牧師最終是找到了,但會意大利歌劇的花腔女高音實在太稀少。程曉羽無奈只能選擇人聲合成器。至於那段意大利語《聖經》獨白,程曉羽跑了上海所有的教堂,終於找到了一個意大利牧師,最後用來做禮拜爲代價換取了這一段原汁原味的意大利禱告。
主歌部分用的是簡單明快的rap,副歌部分的旋律也是簡潔明瞭,刻意拋棄了流行歌大段的旋律起伏,給整首歌奠定了一種陰鬱,戲謔,黑色的基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