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青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當毒藥的歌曲設置成了免費其點擊量是嚇人的,短短不到一天點擊量就到了幾百萬。但對這樣一首歌曲大衆的態度是褒貶不一的,甚至無法接受的人更多,大多數人覺得是毒藥又跳出來搞事了。即使是毒藥的粉絲也有不少覺得毒藥只要安安靜靜的做音樂就好,沒必要出來搞風搞雨。但程曉羽肩負着活躍細語話題的使命,一是必須,二則是對當下的華語樂壇的陳腐確實不滿。
而作爲資深藥粉郝藝風聽到這首歌曲的時候是無比震驚的,不是因爲這首歌多好聽,乍一聽這首歌和毒藥前面的《以父之名》、《雙截棍》是同一種類型的歌曲,但實際上兩者有着本質的區別。
《以父之名》和《雙截棍》屬於表面上聽上去沒有旋律的歌曲,實際上則是歌詞承載了旋律與節奏,這兩首歌的flow都是跟着鼓點走的,並且這兩首歌曲拋棄了漢語的平仄變化,變成了和日語類似的升調降調。
而這首《陰樂圈》字正腔圓不說,還有方言普通話夾雜在其中,就演唱來說屬於自己踩鼓點,有加速,有重音的說的技巧,歌詞是幾乎沒有旋律只有節奏的,這種音樂可以說是基本無視旋律,完全是說的技巧,而不是唱,這就是兩者本質的區別。(也是周董說唱和rap的區別,周董說唱其實是屬於自己獨特風格的,並不是傳統意義上說唱)
當然這不是他震驚的原因,震驚的是毒藥賦予了這種音樂形式社會意義。在這之前華夏流行音樂絕大多數是談情說愛的,很少一部分講敘親情、友情和歌唱生活、祖國的歌曲。
但毒藥的這首歌是“嘴炮”,是一首酣暢淋漓的用音樂攻擊他人的歌曲,隨便聽聽可能就以爲不過是一種文明的罵人,但它內在的含義卻是一種“斥責功能”。
如果把流行音樂比作“詩歌”的話,這種音樂則就應該叫做“雜文”。這種具有批判現實作用的作品是戰鬥性與愉悅性的和諧統一,而幽默、諷刺這兩種現代流行音樂所不存在的元素被巧妙的融合在裏面了。郝藝風覺得毒藥的這種天才般的新的音樂形式一定會給如今死氣沉沉的音樂圈帶來一股新的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