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青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毫無疑問程曉羽寫的就是《梁祝》,程曉羽也知道就曲子難度來說,根本就不高,從古典音樂的角度而言,《梁祝》的可聽度也不高,體裁上來說算是體現一個哲學思想,或體現一種詩的意境,或和一定的文學題材相聯繫的交響詩。
程曉羽之所以搬它出來,是因爲《梁祝》羣衆基礎實在太高,題材是家喻戶曉的民間故事,又是以越劇中的曲調爲素材,還是華夏第一次綜合採用交響樂與我國民間戲曲音樂表現手法,依照劇情發展精心構思佈局,採用奏鳴曲式結構譜寫的小提琴協奏曲。
更爲關鍵的是《梁祝》曲調旋律婉轉優美纏綿悱惻,配上悽美的愛情故事,沒有什麼比這樣的樂曲更符合華夏人的口味了。
裴硯晨站在聚光燈下屬於首席的光圈裏,從容而平靜,她自己的小提琴音色實在太差,手上這把小提琴是廖東能借給她的,其實裴硯晨現在都懷疑手上這把意大利當代巨匠Bissolot製作的名爲“晨曦之星”的琴是程曉羽的。
她在所有觀衆的注視下,首先從容不迫的做了一個習慣性動作,用下巴和肩膀夾着小提琴,放開雙手略微活動一下,東方衛視的攝影師此刻將所有的鏡頭都給了這個美的超然物外又氣質獨特的女生,無論近景遠景都是裴硯晨的畫。
隔得很近的德國漢諾威學院的老師學生們都在驚歎亞洲女生這種精緻如瓷器一般的容貌,按漢諾威音樂學院帶隊的副院長喬納斯的話來說就是“這種無暇的美可以放在顯微鏡下細細品位。”
當指揮開始動作,樂隊進入演奏,曲子開始幾聲撥絃聲接着長笛,好像在雲端的感覺,以此來揭開序幕,有如從天上俯瞰人間,撥開雲層,人物景象由模糊慢慢變得清楚。首先由小提琴奏出主題,二長二短加上一個結束句,綿綿長長,幽幽遠遠,彷彿祝英臺在身旁說著昔日的故事。
裴硯晨拉得更像是西崎崇子和俞麗娜結合起來的版本,細膩流暢富有情感且悲情色彩更濃!這些細節上的指點,都來自程曉羽給她的譜子。
從技巧上來說,一般情況小提琴在男女上是有差別的,器樂這東西男的女的存在物理差距,因此論技術男的肯定要強。但梁祝不需要太多技術支撐,而是適當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