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青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其實要說媒體攻擊程曉羽也算不上,因爲他們往往在評論後面要加一句“能力越大責任越大”或者“愛之深,責之切”,大部分媒體追求的只是製造一個全民關注的話題,至於對當事人有什麼不好的影響,他們是一概無視的。
他們選擇性的忘記了《梁祝》、《one night in beijing》也忘記了《醒來吧》,這也怪程曉羽一向對待媒體的態度十分冷淡,媒體也就生出了這貨自視甚高,沒把他們當回事的感覺。
因此程曉羽被黑也有他自己的因素在裏面,倘若他紅包發的勤快,又習慣接受採訪,也不至於如此。更何況他竄起來的實在太快,沒有預熱就掀翻了整個音樂圈,正所謂人紅是非多,再加上他資歷還如此之淺話題度又高,媒體不在他身上找事,又在誰身上找?
按俗話說,這就是典型的招黑體質。
至於“華夷之辨”這個問題,程曉羽也懶得去回應,反正這不是第一次,也肯定不是最後一次,他腦子裏倒是有一些東西會放出來,但是他不會刻意的迎合媒體,顯得他急不可耐的表達自己一樣。
他的細語底下倒是也有不少樂迷主動替他撕比的,因此評論看上去還算是和諧,基本上沒幾個拿音樂說事的,大多都是嘲笑或者諷刺他是個美國人的。
說起來這一點華夏人和歐洲人都喜歡吐槽美國人,比如英國人就愛說:“Fortheavoidanceofdoubt,thereisnosuchthingas'AmericanEnglish'.ThereistheEnglishlanguageandtherearemistakes.”(這世界上沒有一種東西叫做「美式英語」,只有英語和錯誤。)
而法國人以高傲著稱,經常就愛說“愚蠢的美國人”這樣的話。不過非常有意思的一點是法國人其實現在深深的被美國文化影響。打開電視全是美國電視劇和音樂,即使是法語歌曲也有很多事模仿美國的,引以爲傲的電影也遠遠不是美國電影的對手,只能玩玩藝術電影。
而歐洲其他國家也是瞧不起美國人,除了日本以外大部分發達國家的民衆不喜歡美國人,也是有原因的。身處美國的程曉羽就十分清楚,說起來美國的國民教育並不算成功。大多數人對美國以外的世界一無所知,尤其是地理方面的知識,所以被稱爲DumbAmerican,很多受教育程度比較高的美國人也會拿這個詞自我調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