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青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當博斯特倫熱衷於向人們說明,我們活在一個模擬世界裏的可能性更大時,面對這一難題的科學家們則需要回答另外一組問題。存在這一主要區別是因爲,科學關心的是可以被實驗或觀察檢驗的事物。而且,事實證明,不論我們活在一個怎樣的模擬系統裏,我們都能從中推斷出各種模擬之間的共性。
首先,如果我們活在一個模擬系統中,這一系統要遵守一套明確的法則,這些法則的動態變化(dynamic changes)是相對較小的。科學方法在過去幾個世紀裏取得的巨大成功證明了這一點。事實上,模擬假說有一些潛在的解釋力:我們的宇宙之所以遵從相對簡單的法則,是因爲這都是設計好的。至於模擬器在程序運轉過程中做出的修改,研究人員指出:模擬程序中存在錯誤,我們又測量到了以這一錯誤爲基礎的現象,但隨後這一漏洞得到了修正。
或許,真相是,我們確實活在一個模擬中,但是,就像假如世上存在一個不通人情的神一樣,模擬世界也不會改變我們對自己生活的主導。
……
所以說,根據科技的發展,離人類成爲造物主的時間也不遠了。
經常有說法是,人工智能會毀滅人類,但我覺得只有人類自己才能毀滅人類,當人工智能發達到能夠自主爲人類完成一切工作之後,被時間和勞動所解放的人類,將會面對巨大的空虛。
冗長的生命並不是享受,而是負擔。
當人類晉級成爲的永恆的存在,道德、社會結構、感情全部會崩潰,那麼人類該如何延續生存?
一,探索宇宙,試圖找尋我們的造物主。
二,從神重新變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