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不諳教化 (第1/11頁)
南山有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于謙還有個疑問,便問道:“爲何會有這麼多讀書的孩童?”
他自己就是讀書人,所以很清楚,在大明,讀書其實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
洪武初期,朱元璋頒發了大量的優待讀書人的制度,比如不需要納稅等,是因爲大明百廢待興,需要讀書人來參與治國,同時也是因爲,讀書人實在是太少了。
因爲,讀書的成本很高。
周禮有云:鄉有庠,州有序,黨有校,閭有塾。
其中的庠、序、校、塾就是古代地方各級學校的名稱,有時匾額看到“蔭澤庠序”,就是蔭澤學校的意思。
大體上來說,在古代的學校,分爲兩大系統,一類是官學,一類是私學。
官學就是指朝廷和地方各級官方直接創辦管理的學校,最高級別的官學,就是太學和國子監,而地方的官學又稱爲鄉學或是學宮。
官學的經費主要靠朝廷撥款,還有一些就是商人士紳的捐助。
宋朝時期,因爲人口數量龐大,導致官學學生人數太多,撥款與捐助已經無法滿足官學支出,曾出現過一種“學田”制度。也就是說,朝廷撥一塊地給學校,然後讓學校租給附近的百姓,用所獲得的租金來維持官學的開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