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格涅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在《貴族之家》中,屠格涅夫用“春秋筆法”展示了貴族階級日趨沒落的過程:拉夫烈茨基的曾祖父“想做什麼就能做什麼”,“誰也管不了他”。到了他的祖父,已經是“不管幹什麼,全都白搭”了。他的父親先是受了法國式的教育,腦子裏裝滿了伏爾泰、狄德羅和盧梭,然而那些“深奧的道理”“沒有和他的血液溶爲一體,沒有深入他的心靈,沒有形成堅定不移的信念”;在國外待了幾年以後,他又成了崇拜英國的人,“瞧不起自己的同胞”,要用英國的制度和方法來改造俄國;可是十二月黨人遭到鎮壓後,他立刻燒燬了從國外帶回的一切計劃和來往信件,躲到自己的莊園裏,閉門不出,“在省長大人面前嚇得戰戰兢兢”……最後“變成了一個十足的廢物”。
貴族之家的沒落已無可挽回,農奴制的崩潰也不可避免;然而由誰來給俄羅斯社會注入新的活力,俄羅斯又該往何處去呢?無論是拉夫烈茨基,還是作者本人,都無法作出明確回答。拉夫烈茨基只是模模糊糊感覺到,應該做點兒什麼有益的事情,未來應該是光明的。而作爲農奴制貴族階級的最後代表,回首往事,拉夫烈茨基卻感到虛度了一生。“熄滅了吧,無益的一生!”在抒情詩一般的“尾聲”中,拉夫烈茨基無可奈何地這樣悲嘆。故事的結尾無疑帶有濃郁的傷感色彩,不過屠格涅夫把希望寄託於青年一代。拉夫烈茨基是在青年一代的歡聲笑語中悄然離去的。歷史舞臺上已經換了新的角色,將要上演的也該是不同的劇目了吧?!
評論家皮沙烈夫①對《貴族之家》作了如下的評價,認爲它是屠格涅夫“結構最嚴謹、最完美的作品之一”。它沒有進行說教,然而是一部有教育意義的小說。在這部小說中,屠格涅夫“描寫了現代生活,突出它各個好的和壞的方面,闡明瞭他所描寫的現象的根源,促使讀者進行嚴肅認真的深思。”——
①皮沙烈夫(一八四○-一八六八),俄羅斯著名評論家,哲學家,革命民主主義者。
屠格涅夫的作品,特別是他的長篇小說,堪稱幾乎近半個世紀俄羅斯生活的藝術編年史。但就篇幅而言,他的長篇卻短小精緻,除《處女地》外,可以說是反映當時社會的中篇小說。
生活場面和自然風景的描寫在他的小說中隨處可見,但這些描寫從不喧賓奪主,遮掩情節。他的小說是單一結構的,在這一點上不同於托爾斯泰的長篇小說。
《貴族之家》的結構尤其嚴謹,對人物都有簡明的交待。作者自己曾說:他對這部小說的情節考慮了很久,希望避免像《羅亭》中那樣令人感到意外的結局。的確,《貴族之家》情節十分緊湊,故事迅速展開,簡練凝縮,不蔓不枝;中間幾處插敘主人公的往事,都是讀者進一步瞭解他們所必需的。在這方面,可以說屠格涅夫是普希金、萊蒙托夫的直接繼承者。
屠格涅夫對人物的心理描寫很有特色。他不是對主人公的感情作詳盡的心理分析,而是把讀者的注意力集中到人物內心活動的結果上。我們知道莉莎對拉夫烈茨基的感情是怎樣產生、怎樣發展的,可是我們不知道莉莎心裏究竟在想些什麼。屠格涅夫甚至宣稱,她的內心活動不可能用語言表達出來。“然而語言不能表達一個姑娘純潔的心靈中正在發生的事情:對於她本人來說,那也是祕密;就讓它對於大家也始終是一個祕密吧。”他還借瑪爾法-季莫菲耶芙娜之口說:“別人的心,……就像不透光的樹林,女孩子的心就更不用說了。”正是因此,他也拒絕寫出拉夫烈茨基和莉莎在修道院裏最後一次見面時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