薰香如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有了田產,就不算是賤民了。工匠們入籍樓桑村後,編戶過百。老族長很快就能從‘父老’晉升爲‘裏魁’。在鄉里說話,也更有分量。
這批工匠,給村落帶來了許多可喜的變化。修繕祖宅、修葺官道,村中祠堂也煥然一新。
祠堂又叫祠室。上古時,稱爲宗廟。
《禮記·王制》載:“天子七廟,諸侯五廟,大夫三廟,士一廟,庶人祭於寢”。
隨着時代變遷,禮樂崩壞。上古的禮儀,今多已不適用。然而,即便到了此時,祠室非達官顯貴不可建。
劉備王族之後,祖上爲侯。即便家道中落,‘陸城侯’這一支的冢祠還是有的。
與那些由民衆出資捐建的名人冢祠不同。陸城侯的祠堂,是樓桑村的劉氏一族自籌資金修建。
祠堂,亦稱冢祠、廟祠、食堂、齋祠等,一般有土木結構和純石結構兩種。
由於種種原因,土木結構的祠堂,現已無蹤。所幸在宣帝重臣,大司馬富平侯張安世的家族墓園發掘中,發現了一個幾乎可以復原的祠堂。祠堂遺址長、寬各十九米,基址門道向東,面闊三間,進深五間。南、北、東側爲鵝卵石鋪設的散水,內爲磚鋪迴廊,再內側爲礎石。祠堂的臺基、柱礎、門道、迴廊、踏步、散水等建築遺蹟保存得十分完整,另外還發掘出方磚、條磚、空心磚、筒瓦、板瓦、瓦當等建築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