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格麗特·阿特伍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我想,這是舊的課堂作業。不,是舊的家庭作業。爲什麼她要留給我這些東西呢?
我原本可以說到這裏爲止了。我原本可以選擇一無所知,但我做了你也會做的事——如果你讀到這裏,你也會這樣做的。我選擇了知情。
我們中大多數人都會這樣做的。不管什麼事,我們都會選擇知情。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免會傷害自己;如果需要,我們會把雙手伸進火裏。好奇不是我們唯一的動機:愛、悲痛、絕望或仇恨會驅使我們去做。我們會無情地窺探死者的祕密:我們會拆他們的信件;我們會讀他們的日記;我們會翻動他們的垃圾,希望從那些離我們而去的人那裏得到一個暗示、一句遺言、一種解釋——他們令我們捧着口袋,而口袋常常比我們想象的要空得多。
然而,埋下這些線索要讓我們意外發現的那些人是怎麼了?他們爲什麼要費心這樣做?是出於自私?憐憫?報復?還是一種簡單的顯示他們存在的聲明,就像在洗手間牆上塗寫姓名縮寫一樣?存在與匿名相結合——坦白卻不悔過,有真相卻沒有後果——它自有它的魅力。用這種或那種方式,洗去你手上的血跡。
對那些留下此類線索的人來說,如果有陌生人來探問每一件和他們根本無關的事情,他們幾乎難以抱怨。而且不僅僅是陌生人,還有情人、朋友、親戚之類。我們都是窺視癖。爲什麼只因爲我們發現了過去的事,我們就認爲一切都可以隨意拿取?一旦打開別人鎖上的門,我們就都成了盜墓者。
然而,僅僅是鎖門而已。房間和裏面的東西都完好無損。如果留下東西的人想被別人遺忘,他們總是可以把這些東西付之一炬的。
<hr/><ol><li>[43]“卡巴萊”:一種餐館或夜總會的歌舞表演。​</li><li>[44]面對音樂:英語中的習語,意爲“勇於面對困難或承擔後果”。​</li></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