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家楓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信息獲取完畢。”
“走,回住處慢慢看。”莫餘高興地說道。
分配給莫餘的住處條件環境還不錯,有着柔軟的牀和大大的舷窗,能夠看到窗外的巨構,還有個堆放在角落,十分聽話的多功能機器僕人,三條長多功能機械臂可以做幾乎一切家務。
將自己扔在牀上,莫餘對苔蘚說道:
“苔蘚,幫我查詢下戴森球的建造過程。”
助理人工智能的動作極快,在他發出命令的瞬間,便閱讀了海量信息,將莫餘大概需要的內容整合並作爲長文展現出來。其實苔蘚可以讀出來,不過比起聽,莫餘更喜歡自己看。
在七百多年前,由於能源的日漸緊張,人類政府聯合會在十餘年的重複提出和討論後,終於開始了戴森球計劃的論證。
當然,這個提議通過的背景,是人類在太空電站的技術上進行了大量的研發和積累。拉格朗日點大型太陽能電站的順利長久運行,更是提供了大量珍貴的數據,併成爲了戴森球計劃可行性論證的心理基石。
最先發射的其實是光帆陣列,進行小規模試發電。
最爲靠近恆星的兩顆本就不宜居的行星,在人類有組織的暴力爆破之下解體,散落在原本的軌道上,即方便飛船進行物質採集,又因引力井的破碎大幅節省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