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國朝吳綺選。綺有《嶺南風物記》,已著錄。是編選宋、金、元詩合爲一集,首有康熙戊午綺自序。其凡例謂“所選諸篇,品骨氣味,規矩方圓,要不與李唐豐格致有天淵之別”云云。故頗能刊除宋人生硬之病,與元人縟媚之失。然一朝之詩,各有體裁;一家之詩,各有面目。江淹所謂楚謠漢風既非一骨,魏制晉造固已二體。蛾眉詎同貌而俱動於魂,芳草寧共氣而皆悅於魄者也。必以唐法律宋、金、元,而宋、金、元之本真隱矣。即如唐人之詩,又豈可以漢、魏六朝繩之,漢、魏、六朝又豈可以風騷繩之哉?是集之所以隘。

△《澄遠堂三世詩存》八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國朝李繩遠編。繩遠有《姓氏譜》,已著錄。是集合刻其曾祖應徵、祖士標、父寅之詩。應徵字伯遠,萬曆癸酉舉人,官臨安縣教諭,遷國子監博士。所著曰《藿園詩存》,凡六卷。士標字窿菴,官山東寧海同知。所著曰《蒼雪齋詩存》,凡一卷。寅字寅生,縣學生。所著曰《視彼亭詩存》,凡一卷。應徵詩有《青蓮館》、《汗漫遊薊易寓言》、《苕溪漫草》、《兩都社草》、《河梁編》、《兩目紀遊》、《偶寄軒稿》諸編。茲集總題《藿園詩存》,蓋繩遠匯爲一集也。朱彝尊《靜志居詩話》謂弇州標榜前後五子而外,廣爲四十子,若似乎此外無遺賢矣。說詩者遇隆、萬朝士或置不觀,不知隆、萬諸人已力挽叫囂之習,歸於平淡,而定陵初年,人皆修辭琢句,出入風雅之林。若李伯遠、鄭允升、歸季思、區用孺輩,尤卓然名家,未見萬曆初之不及嘉靖季也。今觀《藿園》一集,誠戛戛獨造,亦能自立門徑者。其子孫則沿波而討奇耳。

△《古詩選》三十二卷(山東巡撫採進本)

國朝王士禎編。士禎有《古歡錄》,已著錄。此編凡五言詩十七卷,七言詩十五卷。五言自漢、魏、六朝以下,唐代惟載陳子昂、張九齡、李白、韋應物、柳宗元五人。七言古逸一卷,漢、魏、六朝一卷,唐則李嶠、宋之問、張說、王翰四人爲一卷,王維、李頎、高適、岑參、李白爲一卷。而王昌齡、崔顥二人則稱附錄。五卷以下則唐杜甫、韓愈,宋歐陽修、王安石、蘇軾、黃庭堅、晁說之、晁補之、陸游,金元好問,元虞集、吳萊十三人之詩。而李商隱、蘇轍、劉迎、劉因四人稱附錄。夫五言肇於漢氏,歷代沿流,晉、宋、齊、梁業已遞變其體格。

何以武德之後,不容其音響少殊。使生於隋者,如侯夫人《怨詞》之類,以正調而得存。生於唐者,如杜甫之流,亦以變聲而見廢。且王粲《七哀》,何異杜甫之《三別》?乃以生有先後,使詩有去留。揆以公心,亦何異李攀龍唐無五言古詩而有其古詩之說乎?至七言歌行,惟鮑照先爲別調。其餘六朝諸作大抵皆轉韻抑揚。故初唐諸人多轉韻,而李白以下始遙追鮑照之體。終唐之世,兩派並行。

今初唐所錄

寥寥數章,亦未免拘於一格。蓋一家之書,不足以盡古今之變也。至於越人歌惟存二句之類,則校刊者之疏,或以是而議士禎,則過矣。

△《十種唐詩選》十七卷(山東巡撫採進本)

國朝王士禎編。取唐人總集八家及摘宋姚鉉《唐文粹》所載諸詩,各爲刪汰。

都市言情推薦閱讀 More+
史上最強假太監

史上最強假太監

乾塵
特種兵秦玄穿越太子府,成了一名假太監,幫太子保住皇位,玩轉朝野,獲得麒麟太監的美譽 史上最強假太監
都市 連載 145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