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第7/15頁)
佚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國朝蕭士琦撰。士琦字季公,泰和人,前明貢生。是編選自漢至宋尺牘,分三十二門。卷首有其子伯升所記緣起,大旨主於清省。故所錄往往摘一二語,非其全文。又如“龔使者告隗炤妻”一條,原非尺牘,而亦載之,殊不可解也。
△《斯文正統》十二卷(直隸總督採進本)
國朝刁包編。包有《易酌》,已著錄。是編所錄歷代理學諸儒之文凡二百一十有六篇。其凡例稱專以品行爲主,若言是人非,雖絕技無取。蓋本真德秀《文章正宗》之例,持論可雲嚴正。然三代以前,文皆載道。三代以後,流派漸分。
猶之衣資布帛,不能廢五采之華;食主菽粟,不能廢八珍之味。必欲一掃而空之,於理甚正,而於事必不能行。即如《文章正宗》,行世已久,究不能盡廢諸集,其勢然也。至蘇軾《大悲閣四大菩薩》諸記,因題制文,原非講學。言各有當,義豈一端?而包於歐陽修本論評語中極詞詆斥,然則真德秀《西山集》中爲二氏而作者不知凡幾,包既講學,不應不見是集,何以置之不言。豈非以蘇氏爲程子之敵,真氏則朱子之徒乎?恐未足服軾之心也。
△《樂府廣序》三十卷(編修勵守謙家藏本)
國朝朱嘉徵編。嘉徵字岷左,別號止谿圃人,海寧人。前明崇禎壬午舉人,入國朝官徽州府推官。此編取漢、魏樂府及詩分爲三集。以相和、吟歎、平調、清調、瑟調、楚調、大麴、雜曲之類爲風,以鼓吹、橫吹之類爲雅,以雅舞、雜舞之類爲變雅,以郊祀樂章爲頌,而別附以歌詩、琴曲。又仿《詩序》之例,每篇各爲小序以明其意。蓋刻意續經,惟恐一毫之不似。然三代樂制,至漢盡亡。
樂府之於三百篇,猶阡陌之於井田,郡縣之於封建也。端緒亦有時相屬,而不相屬者十之九。嘉徵必摹擬刻畫,一一以風、雅、頌分配之,牽強支離,固其所矣。
△《三蘇談》十卷(兵部侍郎紀昀家藏本)
國朝高阜撰。阜字**,號蘿棲,祥符人。所錄凡蘇洵文二卷,蘇軾文六卷,蘇轍文二卷。每篇爲之反覆詳論,故名曰《三蘇談》。其言瀾翻不竭,亦足以自暢其說。然必謂三蘇本旨如是,則不盡然也。
△《柳洲詩集》十卷(浙江巡撫採進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