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不廣【正文】
六曰:
智者之舉事必因時,時不可必成①,其人事則不廣②。成亦可,不成亦可,以其所能託其所不能,若舟之與車。北方有獸,名曰蹶③,鼠前而免後,趨則跲④,走則顛⑤,常爲蛩蛩距虛取甘草以與之⑥。蹶有患害也,蛩蛩距虛必負而走。此以其所能託其所不能。
鮑叔、管仲、召忽⑦,三人相善,欲相與定齊國,以公子糾爲必立。召忽曰:“吾三人者於齊國也,譬之若鼎之有足,去一焉則不成。且小白則必不立矣,不若三人佐公子糾也。”管仲曰:“不可,夫國人惡公子糾之母,以及公子糾,公子小白無母,而國人憐之。事未可知,不若令一人事公子小白。夫有齊國,必此二公子也。”故令鮑叔傅公子小白,管子、召忽居公子糾所。公子糾外物則固難必⑧。雖然,管子之慮近之矣⑨。若是而猶不全也,其天邪!人事則盡之矣。
齊攻廩丘⑩。趙使孔青將死士而救之,與齊人戰,大敗之。齊將死,得車二千,得屍三萬,以爲二京。甯越謂孔青曰:“惜矣,不如歸屍以內攻之。越聞之,古善戰者,莎隨賁服。卻舍延屍,車甲盡於戰,府庫盡於葬,此之謂內攻之。”孔青曰:“敵齊不屍則如何?”甯越曰:“戰而不勝,其罪一;與人出而不與人入,其罪二;與之屍而弗取,其罪三。民以此三者怨上,上無以使下,下無以事上,是之謂重攻之。”甯越可謂知用文武矣。用武則以力勝,用文則以德勝。文武盡勝,何敵之不服!
晉文公欲合諸侯,咎犯曰:“不可,天下未知君之義也。”公曰:“何若?”咎犯曰:“天子避叔帶之難,出居於鄭,君奚不納之。以定大義,且以樹譽。”文公曰:“吾其能乎?”咎犯曰:“事若能成,繼文之業,定武之功,闢土安疆,於此乎在矣;事若不成,補周室之闕,勤天子之難,成教垂名,於此乎在矣。君其勿疑!”文公聽之,遂與草中之戎、驪土之翟,定天子於成周。於是天子賜之南陽之地,遂霸諸侯。舉事義且利,以立大功,文公可謂智矣。此咎犯之謀也。出亡十七年,反國四年而霸,其聽皆如咎犯者邪!
管子、鮑叔佐齊桓公舉事,齊之東鄙人有常致苦者。管子死,豎刀、易牙用,國之人常致不苦,不知致苦。卒爲齊國良工,澤及子孫,知大禮。知大禮,雖不知國可也。【解說】
本篇旨在論述人爲的努力不可曠廢的道理。文章指出,雖然成就功業要靠時勢,靠天意,但“人事”不可廢,“成亦可,不成亦可”,都要做到“以其所能託其所不能”。文章以管仲之慮,甯越之言,咎犯之謀爲例具體說明盡人事的必要。文章最後把盡人事的基點落在“知大禮”上,反映出作者的儒家思想。【註釋】
①成:這裏是得的意思。
②廣:通“曠”。廢棄(依俞樾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