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聽羣衆人議以治國①,國危無日矣。何以知其然也?老耽貴柔②,孔子貴仁③,墨翟貴廉④,關尹貴清⑤,子列子貴虛⑥,陳駢貴齊⑦,陽生貴己⑧,孫臏貴勢⑨,王廖貴先⑩,兒良貴後。
有金鼓,所以一耳;必同法令,所以一心也;智者不得巧,愚者不得拙,所以一衆也;勇者不得先,懼者不得後,所以一力也。故一則治,異則亂;一則安,異則危。夫能齊萬不同,愚智工拙皆盡力竭能,如出乎一穴者,其唯聖人矣乎!無術之智,不教之能,而恃強速貫習,不足以成也。【解說】
本篇旨在論述集中統一的必要。“一則治,異則亂;一則安,異則危”。這就是本篇的中心思想。文章列舉了老耽等十位“天下之豪士”各自學說的特點,反映了作者力圖兼採衆長,以達到“齊萬不同”的主張。這種主張無疑適應了秦統一大業的需要。【註釋】
①羣衆人:即衆人。
②老耽:即老聃、老子。他曾提出“以柔克剛”的主張,所以這裏說他“貴柔”。
③孔子貴仁:孔子把“仁”看成最高品德,他說:“苟志於仁矣,無惡也。”“好仁者,無以尚之。”“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他既不以“仁”自許,又不譽人以“仁”,所以這裏說他“貴仁”。
④墨翟貴廉:墨子主張“非樂”、“節用”、“節葬”等,並身體力行,一生過着清苦的生活,所以這裏說他“貴廉”。廉,節儉。
⑤關尹:相傳爲春秋末期道家人物,曾爲函谷關尹,故名“關尹”(一說姓尹名喜)。他主張“在已無居”、“其動若水,其靜若鏡”,所以這裏說他“貴清”。
⑥子列子:即列子、列禦寇,戰國時期道家人物。他說:“莫如靜,莫如虛。靜也虛也,得其居矣。”所以這裏說他“貴虛”。
⑦陳駢:即田駢,戰國時期齊國人,彭蒙的學生,與慎到同爲一派。主張“齊萬物以爲首”,認爲“萬物皆有所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