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九年春季,宋桓公去世。還沒有安葬,宋襄公於是會見諸侯,所以《春秋》稱他爲“子”。凡是在葬事期間,周王稱爲“小童”,諸侯稱爲“子”。
夏季,在葵丘會見。重溫以往的盟約,同時也是爲了重修友好關係,這是合於禮制的。
周襄王派宰孔賜給齊桓公祭肉,說:“天子祭祀文王、武王,派遣我賜給伯舅祭肉。”齊桓公想下階拜謝,宰孔說:“還有一道命令。天子派我說:‘因爲伯舅年事已高,加上功勞,另賜一級,無需下階拜謝。’齊桓公回答說:“天子的威嚴就在面前,小白我豈敢
接受天子的命令而不下階拜謝?不下拜我恐怕栽跟頭,給天子帶來羞辱,怎麼敢不下階拜謝?”於是齊桓公走下臺階拜謝,登上臺階接受祭肉。
秋天,齊桓公在葵丘和諸侯會盟,說:“凡是我們一起締結盟約的人,既然已經盟誓,就需要彼此友好相處。”
周王的宰孔先回國,路途中遇見晉獻公,說:“可以不參加會盟了。齊侯不重德義而忙於對外**,所以在北邊攻打山戎,在南邊攻打楚國,在西邊就舉行了這次盟會。往東邊要做些什麼還不知道,攻打西邊是不可能的。晉國也許會有禍難吧!做君王應該安定內亂,不必忙着前去!”晉獻公聽了這話就回國了。
九月,晉獻公卒。裏克、鄭想立文公爲國君,所以就發動申生、重耳、夷吾三位公子的黨羽作亂。
當初,晉獻公派荀息輔助奚齊。獻公在病中召見荀息,說:“把這個弱小的孤兒託付給您,您打算怎麼辦?”荀息叩頭說:“下臣願意盡心盡力,再加上忠貞不貳進行輔助。如果事情成功,那是君王在天之靈的保佑;如果不成功,臣將以一死效命。”獻公說:“什麼叫忠貞?”荀息回答說:“有利於國家的事,知道了沒有不做的,這就是忠。送葬去世的,侍奉活着的,互不猜疑,就是貞。”等到裏克準備殺掉奚齊,事先告訴荀息說:“三位公子的黨羽將要作亂,秦國和晉國都支持他們,您打算怎麼辦?”荀息說:“打算死。”裏克說:“死也沒有用。”荀息說:“我對先君說過了,不能改變。難道既想要兌現諾言而又愛惜身軀嗎?雖然說死也沒有用,又能躲避到哪裏去呢?何況人們要想做好事,誰不像我一樣?我不想違背諾言,難道能阻止別人不去做好事嗎?”
冬季,十月,裏克在居喪的房子裏殺死了奚齊。《春秋》記載說“裏克殺死他君主的兒子”,稱奚齊爲“君之子”,這是因爲獻公還沒有安葬。荀息想自殺,有人說:“不如立公子卓爲國君而輔佐他。”荀息於是擁立公子卓,安葬了獻公。十一月,裏克又在朝廷上殺死公子卓。荀息就自殺了。君子說:“《詩經》中說的‘白玉圭上的斑點,還可以磨掉呀;這語言上的污點,就不可以磨掉呀’,荀息就是這樣的情況!”
齊侯帶領諸侯的軍隊進攻晉國,到達高梁就回國了,這是爲了討伐晉國發生的內亂。出兵的命令還沒有到達魯國,所以《春秋》沒有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