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前調
旅懷*弊裘塵土壓徵鞍①,鞭倦嫋蘆花②。弓劍蕭蕭③,一竟入煙霞④。動羈懷:西風禾黍,秋水蒹葭⑤。千點萬點、老樹寒鴉。三行兩行,寫高寒,呀呀雁落平沙⑥。曲岸西邊,近水渦、魚網綸竿釣艖⑦。斷橋東下,傍溪沙、疏籬茅舍人家。見滿山滿谷,紅葉黃花。正是淒涼時候,離人又在天涯。【說明】
寫秋日旅況的詞曲,宋元以來相當的多。柳永是這方面的先行者。他的[卜算子]“江楓漸老”、[戚氏]“晚秋天”、[夜半樂]“凍雲黯淡天氣”等,都情景交融地寫出了遊子的羈旅愁懷。《董西廂》寫張生告別鶯鶯赴京應試,在曲裏發展了這種手法,卷六[仙呂調、點絳脣纏令]至[尾聲]一套,淋漓盡致地寫出了離人眼中的秋晚野景,給了元代劇作家和散曲家不少啓發。鄭光祖本人就一再襲用這種手法。除了這首[折桂令]以外,他的名作《倩女離魂》第二折寫離魂私奔,也是明顯的例證。
這首曲寫秋日傍晚,一個天涯遊子來到了山邊水涯的一座荒村,淒涼的景物,觸起了他淒涼的情懷。“正是淒涼時候,離人又在天涯!”可謂點題之筆。其實淒涼的不是景物,而是離人的心情。正如王國維所說的:“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人間詞話》)畫面的悽清,用字的雅麗,音調的諧婉,給人以藝術上精美的感覺。鄭光祖屬於清麗派曲家,但這首曲多用襯字和複雜多變的句法,淋漓盡致地抒發離情,和張可久等詩詞化的清麗派作品是不同的。
古代有的選本把這個曲子算作白無咎的作品,但根據它和《倩女離魂》風格十分接近這點來看,毋寧說是鄭光祖的作品更好些。【註釋】
①弊裘塵土壓徵鞍:寫遊子風塵憔悴:他衣裘破弊,塵土滿身地騎在馬上。
②鞭倦嫋蘆花:寫遊子精神疲憊,他懶得舉起馬鞭,讓它象蘆花那樣搖動着。
③蕭蕭:蕭條。
④一竟: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