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老爺進了朝,百官表奏已畢。老爺獨自奏道:“臣啓萬歲,朝門外有一位大羅天仙,口稱願見聖駕。小臣未敢擅便,特請聖旨定奪施行。”萬歲爺一則是重胡爺平素爲人,言不妄發;二則說是大羅天仙,也是難見的。龍顏大悅,即時傳出一道旨意,宣他進朝。
張三峯聽見宣他進朝,整頓衣衫,來見萬歲。萬歲爺看見他鶴髮童顏,自有一種仙風道骨,飄飄然有超世之表,昂昂然有**之姿。聖心歡亭。張三峯照依五拜三叩頭,連呼三聲萬歲。萬歲爺金口玉言,叫上一聲道:“大羅天仙。”張三峯在下面連忙的叩頭謝恩。爲甚的就叩頭謝恩?書上說得好:“王言如絲,其出如綸。王言如綸,其出如浡。”萬歲爺金口玉言,叫了他一聲大羅天仙,就是敕封了他做大羅天仙,張三峯就實受了大羅天仙之職,故此叩頭謝恩。這都是佛爺爺的妙用。張三峯無任之喜!
萬歲爺道:“仙家何不深藏名剎,煉性修真?今日來到金鑾,有何仙旨?”張三峯道:“貧道得聞萬歲爺‘視刀如傷,望道而未之見”,故此特來恭叩天庭。”萬歲爺聽見他說出這兩句書來,心裏想道:“這道士原來是個三教弟子。”心上愈加歡喜,說道:“朕深居九重,居隱未悉,不知閭閻之下,有多少啼飢號寒的,焉得不‘視之如傷”。”張三峯道:“堯仁如天,舜德好生,萬世之下,誰不欽誦!今日萬歲言念及此,社稷蒼生之福。即堯舜再生,不過如此。”萬歲爺道:“人生在天地之間,怎麼能夠脫離得這些苦難,就是好的。”張三峯道:“樂因樂果,苦因苦果。這些人都是些苦因苦果。”萬歲爺道:“假如你出家人何如?”張三峯道:“貧道這些出家人,都是些樂因樂
果。”萬歲爺道:“你說你們出家人的樂來,與朕聽着。”張三峯道:“貧道出家人,心不溷濁,跡不彰顯。朝暮間,黃粱一盂,苜蓿一盤,既適且安。有時而披鶴氅衣,誦《黃庭經》。蝸篆鳥跡,心曠神怡。有時而疑坐,存心太和,出入杳冥。有時而爲九衢十二陌之遊,水邊林下,逍遙徜徉。或觸景,或目況,或寫懷,或偶成。出其真素,以攄幽懷。與風月爲侶,不亦樂乎!”
萬歲爺道:“你說他們衆人苦的與朕聽着。”張三峯道:“農蠶的,二月賣新絲,五月糶新谷:這不是苦?讀書的,三更燈火五更雞,鐵硯磨穿沒了期:這不是苦?百工的,費盡工夫作淫巧,算來全不濟飢寒:這不是苦?商旅的,戴月披星起,涉水登山過:這不是苦?爲官的,四鼓鼕鼕起着衣,午門朝見尚嫌遲:這不是苦?就是萬歲爺,爲國而晚眠,唸書而早起:豈不是苦?”萬歲爺道:“這些話兒也都說得是。卻怎麼就能夠免得這苦?”張三峯道:“爲人要知止知足。有一曲《滿江紅》的詞兒說得好:
膠擾勞生,待足後,何時是足?據見定,隨家豐儉,便堪龜縮。得決濃時休進步,須知世事多翻覆。漫教人白了少年頭,徒碌碌。誰不愛黃金屋?誰不羨千鍾粟?奈五行不是,這般題目。枉費心神空計轉,兒孫自有兒孫福。不須採藥訪蓬萊,但寡慾。
又有一曲《水調歌頭》說得好,說道:
富貴有餘樂,貧賤不堪憂。那知天路幽險,倚伏互相酬。請看東門黃犬,更聽華亭清唳,千古恨難收。何似鴟夷子,散發弄扁舟。鴟夷子,成霸業,有餘謀。致身千乘卿相,歸把釣魚鉤。春晝五湖煙浪,秋夜一天明月,此外盡悠悠。永棄人間事,吾道付滄州。
似此知止的便不恥;似此知足的便不厚。”萬歲爺道:“這個知足的事,也是難的。”張三峯道:“若不知足,就是萬歲爺,也難免着一旦無常。”萬歲爺道:“也難道就一旦無常?”張三峯道:“萬歲爺今日轉進宮中之時,有膳進不得,有袞龍穿不得,也就是一個小無常。”萬歲爺聽見他說出這兩句話來,龍顏大怒,着錦衣衛校尉把這個道士打將出去。龍袍一展,聖駕轉宮。此時張三峯已是得了萬歲的真性,掣身回來,取出一個小小的藥葫蘆兒,付與佛爺爺。佛爺爺得了,不勝之喜,一道金光,竟到西洋撒發國寶船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