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⑩雞窗:書窗,書房。
蠻箋:古時四川所產的彩色紙張。象管:象牙做的筆管。這裏泛稱紙和筆。
吟課:以吟詠作功課。
鎮:鎮日,整天。
針線閒拈:亦作“採線慵拈”。
【簡說】
這首詞是作者“俚詞”的代表作。詞中細膩地描寫一位閨中少婦思念遠人的矛盾心情。她因春色觸動芳心,感到百無聊賴,怨恨客居在外的丈夫太薄情,連家信都沒寄一封,因而後悔不該讓他遠離家園,並渴望能與丈夫整日廝守在一起。不僅對婦女寂寞苦悶的情態刻畫入微,而且對情愛的描繪也極形象生動。這種“俚詞”由於語言通俗,情感率真,受到宋、元時代平民的厚愛,廣爲流傳。葉夢得在《避暑錄話》中謂“凡有井水處,即能歌柳詞”。徐度在《卻掃編·卷五》還提到:“其後歐、蘇諸公繼出,體制高雅,柳氏之作,殆不復稱於文士之口,然流俗好之自若也。”這說明柳詞(特別是他的俚詞)不合士大夫及文人雅士的口味,卻獲得人民羣衆的賞識,從而奠定了不朽的藝術生命。宋張舜民在《畫墁錄》中還記有一段故事:“柳三變既以詞忤仁廟,吏部不放改官。三變不能堪,詣政府。晏公曰:‘賢俊作曲子麼?’三變曰
:‘只如相公亦作曲子。’公曰:‘殊雖作曲子,不曾道“採線庸拈伴伊坐”。’柳遂退。”從這裏可看出柳的俚詞與以晏殊爲代表的雅詞處於嚴重的對立地位,也影響了柳永的仕宦前程。直到現代,還有些文人及批評家指摘柳永的細節描寫(如“暖酥消、膩雲”)和趣味白描爲“低級庸俗”、“渲染**”,尚未離道學先生之譜,未免有失公正。
傾杯
鶩落霜洲①,雁橫煙渚②,分明畫出秋色。暮雨乍歇,小楫夜泊③,宿葦村山驛。何人月下臨風處,起一聲羌笛④?離愁萬緒,聞岸草、切切蛩吟如織⑤。爲憶芳容別後,水遙山遠,何計憑鱗翼⑥!想繡閣深沉,爭知憔悴損,天涯行客!楚峽雲歸⑦,高陽人散⑧,寂寞狂蹤跡。望京國⑨,空目斷、遠山凝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