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念奴嬌
中秋
憑高眺遠,見長空、萬里雲無留跡。桂魄飛來①,光射處、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瓊樓②,乘鸞來去③,人在清涼國④。江山如畫,望中煙樹歷歷⑤。我醉拍手狂歌,舉杯邀月,對影成三客⑥。起舞徘徊風露下,今夕不知何夕⑦。便欲乘風,翻然歸去⑧,何用騎鵬翼⑨!水晶宮裏⑩,一聲吹斷橫笛。
【註釋】
①桂魄:指月亮。古代傳說,月中有桂樹,古人稱月爲魄,故名“桂魄”。②玉宇瓊樓:美玉砌成的樓閣宮室,此指月中宮殿。③乘鸞來去:想象月宮裏仙人乘鸞自由往來。鸞,傳說中鳳凰一類的鳥。④清涼國:
指月宮。⑤歷歷:清晰分明。⑥“舉杯”二句:李白《月下獨酌》詩:“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這裏蘇軾化用其句。⑦“今夕”句:人間的今夕,不知是天上的什麼日子。⑧翻然:飛動的樣子。⑨鵬:傳說中的**。《莊子·逍遙遊》:“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裏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⑩水晶宮:這裏指月宮。吹斷橫笛:形容笛聲高亢嘹亮。吹斷,吹徹的意思。
【簡說】
這首詞是元豐五年(1082)中秋,蘇軾在黃州賞月時寫的。作品通過對幻想中天國世界的生動描繪,抒發了作者貶謫期間擺脫現實苦悶、追求美好理想的願望,表現出開闊通脫的樂觀精神。
上片寫天國景象。“憑高眺遠,見長空萬里,雲無留跡”,寫作者“憑高”所見。長空萬里,雲無留跡”,爲下面“煙樹歷歷”設下了伏筆。“桂魄飛來,光射處、冷浸一天秋碧”,不說“明月”而說“桂魄”,增強了作品的神話色彩。“玉宇瓊樓”三句,則是對“桂魄”的具體描寫,着重表現月宮建築的高大華美和仙人的逍遙自由。末尾更總寫月宮之美。下片寫歸天意願。作者通過奇特的想象,把天上的明月和自己的影子當作知心朋友,同他一起歡樂,使詞染上了濃厚的浪漫色彩。儘管邀月賞心,用酒澆愁,但悲愁仍在,這就使他不能不起舞,以期不辜負這良宵佳夜。“便欲乘風”數句,神思飄逸,更表
現出作者對自由生活、美好境界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