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蝶戀花
淚溼羅衣脂粉滿,四疊陽關①,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長山又斷,瀟瀟微雨聞孤館②。惜別傷離方寸亂③,忘了臨行,酒盞深和淺。好把音書憑過雁,東萊不似蓬萊遠④。
【註釋】
①四疊陽關:王維絕句被譜入樂府。因末句是“西出陽關無故人”,故名《陽關曲》。《詩人玉屑》說送別時,把最後一句反覆唱三次,叫《陽關三疊》。蘇軾《論三疊歌法》“舊傳陽關三疊,然今世歌者,每句再疊而已。普通首言之,則是四疊……”可見宋代唱《陽關曲》,每句皆疊,故爲四疊。
②瀟瀟:細雨聲。
③方寸:心。
④東萊:指萊州,今山東掖縣。蓬萊:亦名蓬壺,****渤海三山之一,見《史記·封禪書》。
【簡說】
這首《蝶戀花》被曾慥《抖樂府雅詞》收爲清照詞。曾慥與清照同時自然比較可信。詞的內容是送別,但另本有題:“晚上昌樂館寄姊妹”,於是有人認爲晚上昌樂館的該是清照自己;傷別的對象該是衆姊妹。但細讀詞句,不難看出分明是夫妻傷離的口氣。不僅在本詞內不見手足之情的暗示,其他資料或詞篇也從來不見清照有情篤如此的姊妹。還是依照本詞的具體表現把它當作夫妻傷離的詞比較妥當。
這首詞寫於宣和二年,明誠起知萊州(今山東益都),將離故居青州(今山東掖縣)時。這次言別有特殊背景:當時困難方殷,家難才平。兩人在青州偕隱,寄情金石書籍,逃避現實,十分安逸,一旦分離悲傷不能自己,因此詞一開篇就寫別時淚,唱送別歌,以誇張和白描筆法,毫不掩飾悲痛,但三四句陡然轉境,設想明誠旅途艱苦,野宿淒涼,恰如柳永《雨霖鈴》,轉移“執手相看淚眼”的鏡頭,忽爲對方設想,描繪一幅“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的新境。過片,再續上片首二句,回敘別筵的一個細節:本來夫妻相別,最可珍惜的是臨行交杯、叮囑千萬,不料當時心煩意亂,酒未到,心先醉,草草杯盞,什麼要緊話也沒說,這一細節敘述,把離情表現得既深且苦,淋漓盡致,不想結句又宕出新意:東萊畢竟不是蓬萊還可以書信往來,不至於像“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李商隱《無題》)吧,淡淡的希望,微微的寬解,從熱烈激切之辭轉入溫婉雋永之境,恐怕只有大詞人如清照,纔有此縱橫開合的筆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