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在夜闌人靜的時分,晚雨停歇,月明如水,孤獨寂寞令他不能入寐,詞人於是登上小閣散散心中的愁悶。登閣遠望,雖是朦朧一片,卻似乎看到了故鄉洛陽。二十餘年前的快活生活如在眼前。詞的上片,全是作者對洛陽悠閒生活的描寫。那一段生活的確值得懷念。聚飲的地方是風景優美、花香醉人的午橋;聚飲者又多是意氣風發的英雄豪傑,這如何不使人流連忘返呢?
月亮悄悄升起來了。月色皎潔。河水在橋下靜悄悄地流淌,彷彿把映在水中的明月也流走了。這樣描寫,顯出一種動態美。月光與流水交融,渾然一體,更顯出環境的清幽,明淨,雅緻。前人認爲此句可與杜甫的名句“月湧大江流”媲美。“杏花”兩句也是千古名句。我們彷彿看到,月光透過稀疏的杏花,光影交織,灑在倚樹吹笛人的身上,使人彷彿聽到花影下飛出了悠揚的笛聲,朦朦朧朧,若隱若現,若斷若續。恬靜悠閒,真是一幅絕美的月夜吹笛圖。古人也很讚賞這兩句說是“爽語”(王世貞)或“自然而然”(張炎)。
詞的下片,全是個人感情的抒懷,風格沉鬱。經歷了大戰亂和個人仕途蹭蹬的作者今昔一比,不由不發出人生如夢,“此身雖在堪驚”的慨嘆。這和李清照南渡後寫的“人在何處”有異曲同工之妙。“閒登”句,點明題意,歸到正題。一個“閒”字,含蘊深厚,透出了詞人無限滄桑之感。以淡語寫哀,與上片以濃語寫歡樂形成鮮明對比。最後兩句,則是深沉的感嘆,夜深人靜,漁人淒涼的歌唱令人無限感傷。張元幹(八首)
張元幹(1091~1170),字仲宗,號蘆川居士,又號真隱山人,福建永福縣人。他是北宋末年的太學生,做過小官吏。金兵南侵時,張元幹爲李綱幕府的僚屬,積極支持李綱抗金,反對朝廷議和。後因宋欽宗聽信讒言,罷免李綱,張元幹也因此而獲罪。
紹興元年(1131),宋高宗趙構任用主和派權奸秦檜爲宰相,張元幹不願與奸臣同朝,以將作監丞致仕,先後閒居二十多年。其間因作詞送主戰派李綱、胡銓,遭秦檜迫害,於紹興二十一年下獄被削籍。秦檜死後,張元幹又出山,來到臨安官舍。後客死異鄉。
張元乾的詞作約一百八十多首,被認爲壓卷之作的二首《賀新郎》(送李綱和胡銓)詞最爲著名。風格豪放、悲壯,但也有不少清新、婉麗之作,詞風多樣。所著有《蘆川歸來集》和《蘆川詞》。
賀新郎寄李伯紀丞相①
曳杖危樓去②。鬥垂天、浮波萬頃③,月流煙渚④。掃盡浮雲風不定,未放扁舟夜渡⑤。宿雁落、寒蘆深處⑥。悵望關河空弔影⑦,正人間、鼻息鳴鼉鼓⑧。誰伴我,醉中舞⑨。十年一夢揚州路⑩。倚高寒愁生故國氣吞驕虜。要斬樓蘭三尺劍,遺恨琵琶舊語謾暗澀、銅華塵土。喚取謫仙平章看,過苕溪、尚許垂綸否。風浩蕩,欲飛舉。
【註釋】
①李伯紀:即李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