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長相思
南高峰,北高峰①,一片湖光煙霧中,春來愁殺儂②。郎意濃,妾意濃,油壁車輕郎馬驄③,相逢九里松④。
【註釋】
①南高峰,北高峰:杭州西湖諸山中南北對峙的高峰。據《西湖志》載:南高峰高一千六百丈,上有塔,晉天福中建,今下級猶存。塔下有小龍井。北高峰在南高峰西北比南高峰更高。石磴改萬級,曲折三十六灣。唐天寶中建浮屠七層於頂。這裏南北兩峯用作西湖勝境代稱。
②儂:人。古禾府《潯陽禾》:“雞亭故儂去,九里新儂來。”
③油壁車:四周垂帷幕,用油漆塗飾車壁的香車。
④九里松:據《西湖志》,唐刺史袁仁敬守杭時,植松於行春橋,西達靈隱、天竺路,左右各三行,每行隔去八、九尺,蒼翠夾道,人行其間,衣袂皆綠。
【簡說】
清詞人張炎說:“詞之難於令曲,如詩之難於絕句。不過十數句,一字一句閒不得。”(《詞源》)《長相思》小令八句三十六字,已是小令中的短幅,再加上、下片起二句,須用三字疊句,更要詞人用心琢磨,自然入妙。康與之這首《長想思》顯然受過前輩名詞的影響。唐白居易《長相思》曰:“汴水流,洄水流,流到瓜洲古渡頭,吳山點點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何時方始休。月明人倚樓。”情景交融,千古絕唱。宋林和靖《長相思》曰:“吳山青,越山青,西岸青山相對迎。爭忍有離情?君淚盈,妾淚盈,羅帶同心結未成。江邊潮正平。”融情於景,別情無限。康詞在後,對林作顯然有所摹擬,然而自有獨特處。明楊慎評康詞道:“蓋效和靖吳山青之調也。二詞可謂敵手”。(《詞品》)
本詞以西湖山水爲背景,以女性爲主人公。上片道春時愁情;下片憶當年歡會。因今之愁,憶昔之歡;不有舊歡,何來新愁?上片起二句最妙:“南高峰,北高峰,一片湖光煙霧中。”南北高峰是實境,採來作疊句,妙手天成。西湖煙景,山清水秀,概覽無餘。下文忽作跌巖“春來愁殺儂”。“殺”同“煞”白話口氣。“儂”,一作“我”解,須與“汝”相對。然此處意不合。又作“人”解。“人”指女性自己。古樂府《潯陽禾》“雞亭故儂去,九里新儂來。”這一聲感嘆,說得決絕,不渲染,不含畜,很有民謠味道。下片憶當年定情歡會,與上片對照,是深一步寫“愁”,增加了“愁煞儂”的分量。在如此小令中作對比,形成曲折,林和靖小令稍顯遜色。疊句學林作,分舉男女,但比林作渾成:“郎意儂。妾意濃。”足見二人相悅甚深。”油壁車輕郎馬驄,相逢九里松。”化用古樂府《蘇小小歌》:“妾乘油壁車,郎騎青驄馬。何處結同心,西陵松柏下。”南齊錢塘名妓蘇小常乘車出遊,有一段愛情故事:她遇到騎馬的阮鬱,一見傾心,約他在西陵橋畔松柏蒼翠處相會。作者只取其中的某些語言和相約之事,不管其餘。“油壁車輕”,一個輕字露出乘車女子的愉快心情。“九里松”正是西湖一個名勝地,適合男女幽會。“九里松”和上片南、北高峰相呼應。上片末直點一個“愁”字;下片完全以形象寫歡會,都是民謠手法。康與之的《長相思》,清新自然,民歌風調,是康詞中的精粹。黃中輔(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