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④元:同原。造物:造物主,老天爺。此處指南宋皇帝。別:特殊,務衆不同。
【簡說】
《鷓鴣天》詞在格律上近似七律,只是第五句一分爲二,變七言爲兩個三言。陸游的這首詞在結構上打破了詞的上半片寫景,下半片抒情的通常慣例和分片界限,從開頭到“不妨隨處一開顏”是恬淡悠閒的故鄉隱居生活。“元知造物心腸別,老卻英雄似等閒”是另一層意思,抒發隱居生活中空耗時光的悲哀和憤懣。
開頭部分“家住蒼煙落照間,絲毫塵事不相關”寥寥十四個字,勾勒出一個隔絕塵世,在蒼煙夕照掩映下的世外桃園仙境。“斟殘玉瀣行穿竹,卷罷《黃庭》臥看山”兩句更是形象地再現了作者過的那瀟灑自在,無拘無束,豐衣足食的神仙般的生活的情形。一個“臥”字把作者那愜意悠閒的神態活化出來,宛如歷歷在目。“貪嘯傲,任衰殘,不妨隨處一開顏”更表現了作者心滿意足,樂而忘憂的心態。如果只談到這裏,誰也不會懷疑作者是在歌頌讚美隱居的田園生活。可事實並非如此。這首詞的第二部分,也就是後兩句,來了一個截然相反的大逆轉。對於造物主,這裏指的是南宋朝庭不給英雄以用武之地,坐視英雄老卻表示了強烈的義憤和不滿。這正是作者發自肺腑的呼聲!“元知造物心腸別,老卻英雄似等閒”與“家住蒼煙落照間”的生活和處境形成鮮明的對比,造成強烈的反差,使全詞波瀾轉折,跌宕起伏,妙趣橫生。
劉克莊《後村詩話續集》說:“放翁長短句,其激昂感慨者,稼軒不能過。飄逸高妙者,與陳簡齋、朱希真相頡頏。流麗綿密者,欲出晏叔原、賀方回之上。”若以此評價這首《鷓鴣天》是再恰當不過的了。
秋波媚
七月十六日晚,登高興亭,望長安南山①。秋到邊城角聲哀②,烽火照高臺③。悲歌擊築④憑高酹酒⑤,此興悠哉⑥。多情誰似南山月,特地暮雲開。灞橋煙柳⑦,曲江池館⑧,應待人來。
【註釋】
①高興亭:作者《重九無菊有感》詩自注:“高興亭在南鄭子城西北,正對南山。”南山:即終南山,橫亙於陝西南部,主峯在今西安南。
②邊城:指南鄭。當時南鄭處於南宋抗金前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