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本詞以寫景入手,然後融情入景,匯成一片,孤憤直抒,豪氣凌雲。下片採用反襯手法,層層闡述,通過歷史人物,反襯出自己“匈奴未滅,何以家爲”的心情。“休說”、“怕應”都是否定疑問的語氣。末三句以反詰照應上片結句,開闔頓挫,顯示出辛詞雄渾悲壯的風格。
念奴嬌登建康賞心亭①,呈史致道②留守
我來弔古,上危樓③、贏得閒愁千斛④。虎踞龍蟠何處是,只有興亡滿目⑤。柳外斜陽,水邊歸鳥,隴上吹喬木⑥。片帆西去,一聲誰噴霜竹⑦。卻憶安石風流,東山歲晚,淚落哀箏曲。兒輩功名都付與,長日惟消棋局⑧。寶鏡難尋,碧雲將暮,誰勸杯中綠⑨。江頭風怒,朝來波浪翻屋⑩。
【註釋】
①賞心亭:見前《水龍吟》注①。
②史致道:名正志。高宗紹興二十一年進士。曾向高宗上《恢復要覽》五篇。又建議高宗“無事則都錢塘,有事則幸建康。”反對苟安怯敵。
③危樓:高樓。
④贏得:落得。閒愁:指家國之恨。斛(hú胡):古代以十鬥爲一斛。這句是說登上賞心事憑弔古蹟,卻勾起自己無限家國之恨。
⑤虎踞龍蟠:《金陵圖經》:“石頭城在建康府上元縣西五里。諸葛亮謂吳大帝曰:‘秣陵地形,鐘山龍蟠,石城虎踞,真帝王之都也。’”這兩句是說昔年在此建都的六朝,如今又在何處呢?(指都已覆亡)登高望遠,不勝興亡盛衰之感。句意來自李商隱《詠史》詩:“北湖南埭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三百年間同曉夢,鐘山何處有龍蟠。”
⑥隴上:泛指中原一帶。喬木:高大的樹木。《孟子·梁惠王下》:“孟子見齊宣王,曰:‘所謂故國者,非謂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