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這句是說唯見一丸冷月,搖盪波心,寂然無簫聲可聽。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
紅藥;芍藥。北宋初年,揚州始以芍藥著名。見《能改齋漫錄·芍藥譜條》卷十五。
【簡說】
本詞作於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是姜夔詞中最早的作品,全詞通過比興手法,以諧婉的音節、精妙的字句和自然景物的襯托,反映了作品中寄慨很深的家國之恨。
上片首句“淮左名都”,概括了揚州在全國所居的地位;次句“竹西佳處”,又概括了竹西在揚州的地位。“解鞍”句,記詞人初次經過揚州。“過春風”兩句,是以遍地野草來概括眼前的荒涼景象。這裏上承起首八字,點出往昔何等繁華的揚州,如今卻已變得屋宇蕩然、人煙稀少,這座雪後蕪城,使人觸景傷情。“自胡馬”三句,進一層形容戰亂之慘酷、破壞之徹底,就連廢池喬木,似乎也對敵人的侵略殘殺感到十分厭恨,則人們在傷亂之餘對此種戰亂的痛心疾首,當亦不言自明。這是借物比人,深透無匹。“漸黃昏”三句,又進一層點出空城中的號角之聲,是靜中見動,用來反襯周圍的一片沉寂,從而暗示敵騎威脅未除,可是朝廷卻只圖苟安江南,竟以空城防邊;這種現象,使詞人不僅深感悽寂,且又憂心忡忡,哀不可抑。這裏指明空城,用來和起首的“佳處”、“名都”相比,並由此生髮出下片詞意。
下片用杜牧詩意,表示憶昔傷今的感慨。作者落魄江湖,常以杜牧風流自喻,表現出封建文人的侷限面。“算而今”句是一層,寫往年何等繁華的揚州,如今化爲廢墟,所以說是“驚”。“縱荳蔻”三句又深一層,想象這位韻事流傳的詩人如果重來此地,恐也難再有逸興抒寫兒女戀情。“算”字、“縱”字,都是虛擬,藉此透露出極爲沉痛的含意。下面再寫眼前波盪冷月的夜景,也是靜中見動,表達出繁華衰歇、觸目傷懷的悲涼情調,最後,詞人嘆息橋邊芍藥,年年花開爛漫,但又有何人來欣賞領略呢?
本詞從起到結,脈絡分明。上下兩片採用撫今思昔、景中見情的對比手法進行描敘,此外
還運用襯托及虛筆勾勒等手法,暗示出作者對**的關注、對朝政的不滿,從而抒發了封建文人身逢亂離之世的“黍離之悲”。宋翔鳳《樂府餘論》評論姜夔:“其流落江湖,不忘君國,皆借托比興,於長短句寄之。”這是很有見地的話。
淡黃柳
客居合肥①南城赤欄橋②之西,巷陌淒涼,與江左③異。唯柳色夾道,依依可憐。因度此闋,以紓④客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