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蘇武年老了,他的兒子以前被處死,皇帝憐憫他。問左右的人:“蘇武在匈奴很久,有兒子嗎?”蘇武通過平恩侯向宣帝陳述:“以前在匈奴發配時,娶的匈奴婦人正好生了一個兒子,名字叫通國,有消息傳來,想通過漢使者送去金銀、絲綢,把男孩贖回來。”皇帝答應了。後來通國隨漢使者回到了漢朝,皇帝讓他做了郎官。又讓蘇武弟弟的兒子做了右曹。
蘇武活到八十多歲,漢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病亡。
(馮海榮)
【註釋】
[1]父:指蘇武的父親蘇建,有功封平陵侯,做過代郡太守。[2]兄弟:指蘇武和他的兄蘇嘉,弟蘇賢。郎:官名,漢代專指職位較低皇帝侍從。漢制年俸二千石以上,可保舉其子弟爲郎。[3]稍遷:逐漸提升。栘yí移)中廄(jiù舊):漢宮中有栘園,園中有馬廄(馬棚),故稱。監:此指管馬廄的官,掌鞍馬、鷹犬等。[4]通使:派遣使者往來。[5]郭吉:元封元年(前110年),漢武帝親統大軍十八萬到北地,派郭吉到匈奴,曉諭單于歸順,單于大怒,扣留了郭吉。路充國:元封四年(前107年),匈奴派遣使者至漢,病故。漢派路充國送喪到匈奴,單于以爲是被漢殺死,扣留了路充國。(事見《史記·匈奴列傳》、《漢書·匈奴傳》)輩:批。[6]相當:相抵。[7]天漢元年:公元前一○○年。天漢,漢武帝年號。[8]且(jū居)鞮dī堤)侯:單于嗣位前的封號。單(蟬)於:匈奴首領的稱號。[9]中郎將:皇帝的侍衛長。節:使臣所持信物,以竹爲杆,柄長八尺,栓上旄牛尾,共三層,故又稱“旄節”。[10]假吏:臨時委任的使臣屬官。斥候:軍中擔任警衛的偵察人員。[11]緱王:匈奴的一個親王。長水:水名,在今陝西省藍田縣西北。虞常:長水人,後投降匈奴。[12]昆(hun渾)邪(yé爺)王:匈奴一個部落的王,其地在河西(今甘肅省西北部)。昆邪王於漢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降漢。[13]浞(zhuō捉)野侯:漢將趙破奴的封號。漢武帝太初二年(前103年)率二萬騎擊匈奴,兵敗而降,全軍淪沒。[14]衛
律:本爲長水胡人,但長於漢,被協律都尉李延年薦爲漢使出使匈奴。回漢後,正值延年因罪全家被捕,衛律怕受牽連,又逃奔匈奴,被封爲丁零王。[15]閼氏(yānzhī煙支):匈奴王后封號。[16]左伊秩訾(zī資):匈奴的王號,有“左”、“右”之分。[17]受辭:受審訊。[18]輿:轎子。此用作動詞,猶“抬”。[19]相坐:連帶治罪。古代法律規定,凡犯謀反等大罪者,其親屬也要跟着治罪,叫做連坐,或相坐。[20]彌山:滿山。[21]膏:肥美滋潤,此用作動詞。[22]女(rǔ辱):即“汝”,下同。[23]鬥兩主:使漢皇帝和匈奴單于相鬥。鬥,用爲使動詞。[24]南越:國名,今廣東、廣西南部一帶。屠:平定。《史記·南越列傳》載,武帝元鼎五年(前112年),南越王相呂嘉殺其國王及漢使者,叛漢。武帝發兵討伐,活捉呂嘉,因將其地改爲珠崖、南海等九郡。[25]宛王:指大宛國王毋寡。北闕:宮殿的北門。《史記·大宛列傳》載,漢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宛王毋寡派人殺前來求良馬的漢使。武帝即命李廣利討伐大宛,大宛諸貴族乃殺毋寡而降漢。[26]《史記·朝鮮列傳》載,武帝元封二年(前109年)派遣涉何出使朝鮮,涉何暗害了伴送他的朝鮮人,謊報爲殺了朝鮮武將,因而被封爲遼東東部都尉。朝鮮王右渠梟殺涉何。於是武帝發兵討伐。朝鮮相殺王右渠降漢。[27]旃(zhàn佔):通“氈,毛氈。[28]北海:當時在匈奴北境,即今貝加爾湖。[29]羝(dī低):公羊。乳:用作動詞,生育,指生小羊。公羊不可能生小羊,故此句是說蘇武永遠沒有歸漢的希望。[30]去:通“弆(jǔ舉),收藏。[31]於(wū屋)靬jiān尖)王:且鞮單于之弟,爲匈奴的一個親王。弋射:射獵。[32]此句“網”前應有“結”字。繳:系在箭上的絲繩。[33]檠(jìn晉):矯正弓箭的工具。此作動詞,猶“矯正”。[34]服匿:盛酒酪的容器,類似今天的罈子。穹廬:圓頂大篷帳,猶今之***。[35]丁令:即丁靈,匈奴北邊的一個部族。[36]李陵:字少卿,西漢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人,李廣之孫,武帝時曾爲侍中。天漢二年(前99年)出征匈奴,兵敗投降,後病死匈
奴。侍中:官名,皇帝的侍從。[37]長君:指蘇武的長兄蘇嘉。奉車:官名,即“奉車都尉”,皇帝出巡時,負責車馬的侍從官。[38]雍:漢代縣名,在今陝西鳳翔縣南。棫yù玉)陽宮:秦時所建宮殿,在雍東北。[39]輦(niǎn捻):皇帝的坐車。除:宮殿的臺階。[40]劾(hé核):彈劾,漢時稱判罪爲劾。大不敬:不敬皇帝的罪名,爲一種不可赦免的重罪。[41]孺卿:蘇武弟蘇賢的字。河東:郡名,在今山西夏縣北。后土:地神。[42]宦騎:騎馬的宦官。黃門駙馬:宮中掌管車輦馬匹的官。[43]太夫人:指蘇武的母親。[44]陽陵:漢時有陽陵縣,在今陝西咸陽市東。[45]女弟:妹妹。[46]保宮:本名“居室”,太初元年更名“保宮”,囚禁犯罪大臣及其眷屬之處。[]春秋高:年老。春秋:指年齡。[48]位:指被封的爵位。列將:一般將軍的總稱。蘇武父子曾被任爲右將軍、中郎將等。[49]通侯:漢爵位名,本名徹侯,因避武帝諱改。蘇武父蘇建曾封爲平陵侯。[50]斧鉞(yuè月):古時用以殺犯人的斧子。鉞,大斧。湯:沸水。鑊(huò貨):大鍋。湯鑊:指把人投入開水鍋煮死。此泛指酷刑。[51]區(ōu歐)脫:接近漢地的一個匈奴部落名。雲中:郡名,在今山西省北部和內蒙自治區南部一帶地區。生口:活口,即俘虜。[52]上崩:指後元二年(前87年)漢武帝死。[53]昭帝:武帝少子,名弗陵。公元前八七年,武帝死,昭帝即位。次年,改元始元。於始元六年,與匈奴達成和議。[54]上林:即上林苑。故址在今陝西省西安市附近。漢朝皇帝遊玩射獵的園林。[55]竹帛:古代以竹片或帛綢記事,此代指史籍。[56]丹:硃砂。青:青艧huò或)。都是繪畫所用的顏色。此指繪畫。[57]駑怯:無能和膽怯。[58]貰(shì士):赦免。[59]曹柯之盟:《史記·刺客列傳》載,春秋時,曹沬魯將,與齊作戰,三戰三敗,魯莊公割地求和,但仍用曹沬爲將。後齊桓公與魯莊公會盟於柯邑(時爲齊邑,在今山東省陽穀縣東北),曹沬持匕首脅迫齊桓公,齊桓公只得歸還魯地。李陵引此以自比,表示要立功贖罪。[60]京師:京都,指長安。[61]太牢:祭品,即牛、羊、豕三牲。園:陵園。廟:祭祀祖先的祠廟。[62]典屬國:官名,掌管依附漢朝的各屬**務。[63]秩:官俸。中(zhòng衆)二千石:官俸的等級之一,即每月一百八十石,一年合計二千一百六十石。此舉整數而言。[**]“武留”句:蘇武漢武帝天漢元年(前100年)出使,至漢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還,共十九年。[65]上官桀:武帝末年封安陽侯,與大將霍光同輔昭帝。其子上官安,娶霍光女,生女,爲昭帝皇后,安被封桑樂侯。後桀父子欲廢昭帝,殺霍光,立燕王。事敗,滅宗族。桑弘羊:武帝時任治粟都尉,後因與上官桀等謀立燕王,奪霍光權而被殺。燕王:名旦,武帝第三子。蓋主:武帝長女,封鄂邑長公主,因嫁蓋侯(王信),故又稱蓋主。謀反事敗,與燕王皆自殺。[66]霍光:字子孟。武帝時爲奉車都尉,後受武帝遺詔輔昭帝。昭帝死,迎立昌邑王劉賀。後又廢之,改立宣帝。一切政事都由其決定。[67]大將軍:指霍光。長史:指大將軍屬下的長史官楊敏。[68]廷尉:掌管刑獄的官。[69]寢:擱置不理。[70]故二千石:即前二千石。宣帝:漢武帝曾孫劉洵,公元前七三年至前四九年在位。[71]食邑:又名采邑、采地。因食其封邑的租稅而稱。[72]張安世:張湯子,宣帝時拜大司馬。故事:指典章制度。[73]先帝:指昭帝。[74]宦者暑:宦者令的衙門。[75]右曹:漢時尚書令下面的加官,爲空銜。[76]祭酒:古代祭祀時,必先推年高有德者舉酒以祭。後即稱年高有德者爲“祭酒”。這裏是對蘇武的尊稱。[77]平恩侯:許廣漢(一說是許伯)的封號。許是漢宣帝皇后的父親,平昌侯:王無故的封號。王是漢宣帝的舅舅。樂昌侯:王武的封號。武是王無故的弟弟。韓增、魏相、丙吉:都是宣帝初年的功臣。[78]武弟子:蘇賢的兒子。[79]神爵二年:即公元前六○年。神2爵,海埠宣帝年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