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端康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沿着大學的磚瓦牆步行,一來到遠離磚瓦牆的高等學校前面,就聽見從圍着白色籬笆的校園裏傳來了蟲聲。這是從校園的黑葉櫻下的幽暗草叢中傳送出來的。這蟲聲,使我稍稍放慢了腳步,側耳傾聽。我很喜歡這種鳴聲,不忍離開高等學校的校園,便往右然後又往左拐。出現在眼前的,不是籬笆,而是一道栽着拘桔的河堤。在左側拐角處,啊,我不禁把閃爍的目光投向前方,匆匆地小跑過去。
前方河堤的盡頭,一簇簇可愛的五彩燈籠的火光在搖曳,好像寂靜的村莊在慶祝五穀神節。不到近處,也可以明白那是孩子們在河堤的草叢中捕捉蟲子。足有二十個燈籠。一個個燈籠,不僅放出紅黃藍綠紫的光彩,而且每個燈籠都可以放出五光十色。有些小巧的紅燈籠,像是在商店裏買來的。但是,更多的可愛的四方燈籠都是孩子們自己精心設計,親手製作的。二十個孩子聚集在這靜悄悄的河堤上,搖晃着美麗的燈籠。此情此景,多麼像一篇童話啊!
一天夜裏,鎮上一個男孩在河堤上聽見了蟲聲,第二天晚上,他買了一個燈籠,打着它去覓尋鳴蟲的所在。第三天,就來了兩個孩子。新來的孩子買不起燈籠,找來個小紙盒,將前後剪掉,糊上薄紙,在盒底立了一根蠟燭,頂上繫上一根繩子,自制了一個“燈籠”。孩子增至五人,後來又增至七人。他們學會了在剪好的紙盒上糊上採光薄紙,畫了絢麗多彩的畫。這些聰穎的小美術家們還在紙盒上開了許多小洞,有圓的、三角的、菱形的,還有樹葉形的。一個個不同形狀的小亮洞,塗上了不同的顏色。還有的孩子在同一個燈籠上裝飾了圓的、菱形的、紅的、綠的花樣。買燈籠的孩子扔掉了店裏可以買到的沒有特色的燈籠,提着自制燈籠的孩子也扔掉了設計簡單的燈籠。昨晚提過的燈籠是透亮的花樣,第二天孩子們就不滿足了。白天他們又找來紙盒、紙、畫筆、剪刀、小刀和漿糊,一心創作日新月異的燈籠。大概他們心中在想:我的燈籠啊,做得最珍奇、最美麗的!夜間他們踏上捕蟲的征途了吧。我眼前不就出現二十個孩子與美麗的燈籠了嗎!
我佇立在那兒瞠目而視。四方燈籠剪成古代燈籠的式樣。不僅剪出花樣,而且在上面刻上諸如“吉彥”、“綾子”等製作者的名字。這與在紅燈籠上畫畫不一樣,它是把厚紙盒挖了小洞,然後貼上薄紙,一燭光只能透過這些挖開的花樣小洞照射出來,造成花樣的色彩和形狀。這二十個燈籠,照亮了草叢。孩子們一個個蹲在河堤上,專心致志地搜索着蟲聲。
“蝗蟲!誰要蝗蟲?”一個男孩兒蹺着腳站起來,冷不防地說。只有他一人站在離其他孩子約八九米遠的地方窺視着草叢。
“給我!給我!”
六七個孩子簇擁過來。一個個摞在那個發現蟲子的孩子的背上,他們也在窺視着草叢。然後,那孩子扒拉開這些跑過來的孩子伸出的手,張開雙臂,擺好姿勢,守住有蟲子的草叢。他右手搖晃着燈籠,衝着離八九米遠的彼方的孩子們又喊了一聲:
“蝗蟲,有人要蝗蟲嗎?”
“給我!給我!”